我的社区

  • 新出行社区里的大咖介绍
  • 新出行社区管理规范
  • V1.0新出行用户成长等级及积分规则
  • 新出行内容发布指南
  • 版主招募丨如果您愿意与我们携手共创最好的新能源汽车社区,请与我们联系!
  • 可能是现在最好的电动车社区 | 玩转新出行社区全攻略
  • 新出行社群服务与管理规范
社区攻略

社区新鲜事

来自阿维塔12社区

11

来自X 智能社区

当汽车行业的智能驾驶,在逐渐去掉激光雷达,都侧重视觉感知的背景下,为什么尊界 S800 的 ADS 4.0 走了个反向路线,在前后,两侧配备4个激光雷达? 首先,在尊界S800的ADS 4.0,我们要先了解一个名词-L3,它的中文名字叫有条件自动驾驶,特定场景下驾驶员不再需要手握方向盘,不需要控制加速踏板。注意,它已经把辅助驾驶去掉,根据华为透露的消息,在 ADS 4.0 上面,今年可以实现高速 L3 商用,城区 L3 试点商用 很多汽车厂商,都说自己能够实现 L3 的功能,但有没有商用两个字,差别很大。然而 ADS 4.0 配备了 4 个激光雷达,在感知层面有些足够的冗余,给软件功能提供足够高的上限,这也是它有底气迈向商用的重要原因 也许激光雷达只是解决智能驾驶当中,相当罕见的极端场景,但是只有解决了这一些的极端场景,华为 ADS 4.0 才有勇气迈向商用 如果不能实现商用,不论厂商怎么样吹牛都好,都只是一个 L2+ 的功能。华为迈出 L3 这一步,不仅是硬件与软件功能上面的挑战,在法规层面也进入了无人区,而这里华为还协助工信部,起草相关标准 在这里,可能大家会有疑问,到底 L2 与 L3 有什么区别?华为给过一个生动的比喻,L2 可以「脱脚」,L3 可以「脱手与脱眼」,L4 可以「脱脑」,L5 可以「脱人」,一步一步释放我们驾驶的精力,最终我们的驾驶员都会变成乘客 ADS 4.0 实现 L3 商用之后,大家在特定的场景之下,我们不再需要把手放在方向盘上面,我们偶尔还要关注路况,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完全自动驾驶,但离下一个阶段,又更近了 从深远的角度来讲,尊界 S800 作为鸿蒙智行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旗舰,有利于作为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的模范案例,推动华为 ADS 在商业形成正向的循环

来自零跑C11社区

测试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脸上有一个小疙瘩了呢哈哈笑而不自知的小表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得想吐哈哈哈哈笑得我想吐哈哈笑得想吐

来自综合社区

社区有奖活动专区

测试活动看看

2025-02-24

测试

2024-11-08

更多有奖活动:

查看全部有奖活动

社区达人推荐

超市门口

最新动态:

蓝猫

最新动态:

分享

德维恩

最新动态:

周日带娃出来转转,这个点刚刚好不热,山里有风还挺凉快!大家猜猜这里是哪里?

咪娅不吃饭

最新动态:

test https://dev.m.xchuxing.com/annual

Liataynat 达人

最新动态:

Cage 极氪001车主、新出行优质作者

最新动态:

各位升到4.3的车友们 有没有遇到钥匙失效的情况 提示链接故障 绑定手机钱包钥匙 而实际上已经绑了 oppo手机

Blood旌旗

最新动态:

阿尔卑斯要是上交流口和OBC那就搞笑了

andy991 蔚来ES8车主、ET5预定车主

最新动态:

加油3分钟等于200度电,为中国有如此优秀快充技术领军企业感到骄傲!!

肉肉爸比 XCX CLUB成员、蔚来社区版主

最新动态:

今天开着ET5跑了一趟高速,还是去升级了一块100kWh电池,采用了昨天评论区网友的建议,路过服务区直接跨级升级 升级完之后,93%的电量表显续航595km,跑长途大电池确实会给到很多安心感 跑到下一个换电站一共325.4km 到达之后表显续航剩余79km(图一) 行驶325.4km,消耗CLTC 516km,续航达成率63.06% 具体数据: 平均速度82.2km/h(本来接近100km/h的均速,遇到了一场非常大的事故,大家出行注意安全 百公里电耗21.3kWh 总耗电量69.4kWh NOP+使用占比92.8%(图二) —————— 今天跑的单程续航折扣率63%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在惠州路段遭遇了30分钟大暴雨,后面也有一些路段也是有雨,湿滑路面带来滚阻增加 2、一路上坡 3、本次行程全程NOP+ 130km/h巡航,能耗增加明显 4、20寸P0胎比19寸米其林轮胎大概百公里能耗多2kWh左右 出发的时候就知道一定可以到换电站,所以这次NOP+定的速度是130km/h,可以说今天能让能耗增加的因素都遇到了,所以最终跑下来是这个情况 —————— 经过几个版本的迭代,NT2车型的能耗都有所下降,ET5就更明显,ET7的能耗只能仰望 现在ET5市区基本能耗在15kWh/100km,纯高速能耗在19kWh/100km-23kWh/100km之间,主要看你怎么开 目前20寸花竞轮毂也可以选择能耗更低的米其林轮胎进行搭配,我也想换一套,看看能耗能降低多少

电电加电 零跑社区版主、XCX CLUB成员

最新动态:

据财联社消息:有境外企业正在与中国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洽谈技术合作,已有实质性进展。一旦合作达成,零跑将成为首个技术出海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我一直都在说新能源车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优势都在国内,极度内卷的结果就是领先!零跑在三电技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方面都有完善的布局,可以输出整套解决方案。尤其是全球首个量产CTC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并且即将发布CTC 2.0技术。反观外资品牌的几个纯电平台,电池依然停留在小模组时代,跟国内的技术差距至少是一到两代。

阿淡 XCX CLUB成员、理想社区版主

最新动态:

翻了翻新出行4月到7月的新车日历,车还真不少。 10以内的最喜欢悦也 20以内的最喜欢极氪x 30以内的最喜欢精灵3 40以内的最喜欢ET5T和ES6,蔚来的方向盘太好看了 喜欢完了,该睡觉了。

来去无踪 XCX CLUB成员、小鹏社区版主

最新动态:

小鹏G6怎么选?最超值的还是580Max! 小鹏G6正式上市,价格真的是香,但是SKU并没有像之前那样传言的那么少。但个人感觉,并不是什么问题,其实挺好选的: 1、建议排除所有Pro版本,只选Max Pro版本就是利用为了拉低售价搞出来的版本,后面一堆高阶辅助驾驶的功能都与它无关。既然选了小鹏,就是看重他的技术,Pro版本后面只会带来遗憾。(Max和Pro另一个区别就是Max给了Nappa真皮)除非你的预算非常紧张,就是要选个21万以内的SUV,那就580Pro。 2、一般代步580续航足够 小鹏G6的续航据媒体测试非常扎实,对于每日通勤不超过30km的人来说,580足够撑两周。个人认为,一周充一次,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755版本是87.5度的三元锂电池、580版本是66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差价为2.5万元。如果纠结要续航还是要Max,还是建议上Max,如果预算够,两个都上。 3、运动套件很值 9000的运动套件包含了20寸轮毂和米其林轮胎,还有最好玩的尾翼,个性党、耍酷族不要错过。不过换大轮毂续航降低3-5%,而且后期更换费用较贵。(一个米其林255/45 R20的轮胎价格超过2k) 讲究实惠的,运动套件就不要选了。 22.99就能有800V快充、XNGP各种辅助驾驶和超强智能座舱的纯电SUV,580Max还是最香的。 另外,上市给了5000选装基金,运动套件可以选起来了~

呆呆阿呆 XCX CLUB成员、理想ONE车主

最新动态:

乱入新出行HiPhiY的体验会 随手拍了一些细节图片,跟大家简单聊一聊感受。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高合的车 用一句话来总结 有棱角的设计感和凌厉的科技感 不同于两位大哥,一个是极致的科幻(HiPhiZ),一个是极致的高端豪华(HiPhiX) HiPhiY收起了两位前辈的更多锋芒 虽然骨子里“科技”的标签还是很明显 但整体的产品姿态会更具有亲和力,据说价格也会更平易近人 因为被临时抓过来看车,没有充足的准备 从车里拿了一只35mm的定焦,白嫖了石头哥的“健身器材”适马105定焦 拍一些我觉得这车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1.方向盘:坐进车内第一眼吸引我的就是这有棱有角的方向盘,线条设计非常好看,握持感也很棒,后面有模拟油车的换挡拨片,用来切换驾驶模式和动能回收力度 2.无框后视镜:可视面积贼大,视觉效果爆棚 3.鹰翼门:这应该是全车最值得瞩目的配置,也是秉承了HiPhiX的家族元素,停在路边小翅膀一张开,绝对是大街上最靓的仔,没有之一 4.座舱:浅白色为主的内饰,各种材质和颜色拼接的仪表台/门板,层次分明,材质丰富。让人觉得它很多设计上的细节值得去把玩和欣赏 5.车尾灯:有辨识度,且细节丰富,让人过目不忘 除此之外,HiPhiY车内还配备了冷暖冰箱,副驾驶独立安卓系统的屏幕以及车内创新的拓展坞接口,以及 高强度的轻量化车身,0.24cd的超低风阻,后轮转向和CDC减震… 虽然,价格还没有公布,但从配置上来说,它已经是这个尺寸级别车型的天花板 以上,关于HiPhiY的第一印象。 如果有机会,开上它,再有一些深度体验 更多的内容,期待发布会吧~

水水兄 XCX CLUB成员、蔚来社区版主

最新动态:

一天时间简单的体验了一下全新的es6,说两个我非常满意的点和一点觉得有点小缺憾的地方吧: 1 太安静了,我说的不止是静谧性,还有天窗滑轨的声音,还有开关门的声音,包括行驶在路上的声音,车里面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声音,和我以前的老款相比,简直安静了两个档次。 2 底盘素质高了很多,以前上下班常走的路还是有一些颠簸的,自己也很习惯这种感觉,今天跑了一下,竟然觉得路况变得如此平整,仿佛坑洼都变少了。下地库也不感觉晃了,过减速带很有信心。 至于我发现有点缺憾的地方,就是外后视镜相对于一代平台的老车面积明显小一截,还得适应一下,倒车的时候调整位置不对可能影响倒车视野。 蔚来从一代平台到二代平台,这个进化确实是巨大,时间还很不够,就随便体验了一下,后面感受到的再慢慢说。

大包子狸 XCX CLUB成员、小鹏G3车主

最新动态:

什么样的智能座舱可以一眼爱上? 看到@IMLiuTao 回答@张抗抗KK 的对话,觉得很有意思,关于智己的车机,我觉得其实真的值得一说,我觉得有个很贴切的比喻:女人对男人的要求,就是用户对车机的要求,高级,有趣和迭代。通过类比的话题说出在IMOS2.0 上的各种用户体验的极致感觉。 一、整体与细节,高级感的全面进阶 (1)什么是高级感? 简单的聊一下高级感和豪华的区别,高级感一定是克制和细节,豪华是堆砌和无序,而智己美学一贯是克制和细节的,举例子智己的展厅,车型的设计,最后到车机的完美,大横屏的彻底应用。 高级感: 豪华感: (2)宠坏了眼睛的美学 IM OS的整体调性的进阶,3D造型带来的真实感,让眼睛被宠坏。此处通过C屏上的车辆造型下带有倒影和背景图的变动来凸显真实,通过整个色彩效果的切换,改变了刻板的车机模式,让那种似乎有水流动的浸润式感受更加明显。 (3)过于讨好的小心思 字体化转向卡片化,播放音乐和切换模式时候的动画效果,带来非常高级的体验,这种动效的体验是内敛的,细微之处见不同,甚至在模拟界面身上车辆模型灯光照射在前车上的倒影,都会不断变化。 二、时尚和实用,从来都并不矛盾 (1)过于好用的盲区提示 通过过去外后视镜的盲区提示,比较不容易被发现,毕竟看外后视镜本来就是余光,再加上强光等各种情况干扰,比较难以发现。但是IMOS2.0的红光闪烁,通过灯效的动态,让用户无法忽略情况发生,而且红光闪烁这种传统紧张感,让人一看就懂。 (2)魅力十足的转向提示 在需要变道或者转向的时候,这种提示一是容易被看到,因为余光和不用放低安全高度,二是这个光带的渐变色和动销非常高级,让人感觉十分舒畅,尤其是在夜间,在路口看的都不舍得转弯。 (3)妥帖的各类提示 高速充电站小宝贝上线了,甚至还有多少空闲桩,亲测视频准确好用。区间测速服务也营业了,各种超速不再发生。 三、有趣和硬核,沉迷到无法自拔 (1)人人都可以是社牛 奇幻岛,真实超级好的软件,这个软件解决了三大痛点:“分享共同目的地”,“行车过程中通讯”,“单调刻板场景”。 在过去,车友组队之间如何聊天是个难事,包括微信群语音实际上体验都比较糟糕,甚至也有品牌推过类似组队出行的应用,但是那个里面只能一个用户说话,和平时大家的闲聊会有很大差异。但是这次奇幻岛的工况下,可以实现多人同时聊天,七嘴八舌的开车聊天场景就很热闹了,甚至一个人上下班开车的时候也可以随时和车友聊天,旅程也不寂寞。 (2)头枕音响无法自拔 简单统计,升级头枕音响之后,下班回到家里时间更晚了,在这里不多听几首歌不愿意走。这种音效的体验是一种非常靠近你的环绕感,甚至你转一转头都觉得有那种感觉,而且不仅仅是音乐好,在通话和播报语音的时候还不会被打断。 (3)长大了的语音助手 “Hello,智己”终于长大了,语音体验有一定进化,唤醒比原来好了很多,尤其是解决了很多错误唤醒的问题。 四、迭代和进化,让未来神秘且有趣 (1)底层技术的努力 上面说了这么多丰富的体验,那么很多人会说车机到底是用了什么样的配置才能支撑这样多的能力需求呢?其实智己的车机用的也是现在比较主流的8155车机。但是智己的工程师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在内存上来看,比如上面说的那个奇幻岛功能,几乎打开了一个复杂应用,以高通8155的算力来看,如果按照Android系统采用的应用叠加显示处理方式,会占用大量资源。 但这次IMOS 2.0引入的融合化UI框架技术,可以使得视觉效果和系统资源消耗达到最佳平衡,资源消耗比同类降低30%左右,也为后续更多的体验内容预埋了能力和可能性。 (2)盲区影像能力 说到未来的可能性,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上海车展发布会上提到的盲区影像功能,通过AI自动对盲区的危险程度,比如左转,比如盲区有车时候变道等情况,都会触发视频提示,完全是非常精准的提示,所谓的眼观四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3)更丰富的车机生态 最后,在车展上和智己工程师交流中,听说各种音乐、视频甚至是KTV都已经在路上了,大横屏的观影体验,真的是想想都刺激。 所以,高级的颜值,有趣的灵魂和不断迭代的变化,这样的智舱大概率会让你爱上这种进化,至于未来智舱进化的方向,我想核心的指标就是能把你的多少非必要时间留在座舱内。 就像我回家,都喜欢安安静静的在座舱里听完一首歌再上楼,在这首音乐的时间,我彻底放松了自己的灵魂,完成了从打工狗到好爸爸的切换。 此刻,邀请你一起感受下,IMOS2.0的极致体验,和我一起放松灵魂吧

Beautybaby33 XCX CLUB成员、比亚迪社区版主

最新动态:

车型:唐DM创领 地区:深圳 温度:37℃ 天气:晴天 能耗:-1.6kw+9.5L 驾驶感受:海边旅游

社区话题内容推荐

社区榜单

社区精选文章

12312313123

2025-03-27

标题

2025-03-13

测试2

2024-07-08

精品视频

社区更多精品内容

《知识量不够所以躲开热点,说个冷门一点的..

《知识量不够所以躲开热点,说个冷门一点的话题:毫米波雷达》 之前 @敖丁阿 发起话题聊激光雷达,我没敢吭声。因为能说的貌似各位大神都基本上说过了,自己懂得又是最少的,黔驴技穷起来了。 反而是想说说我们大家都已经拥有的毫米波雷达。毕竟,这个东西,我们车子上已经有了,然后,了解它的能力边界,也便于更好理解为什么要引入激光雷达。 一、毫米波雷达是一个被很多人高估的同时,又被很多人低估的设备 高估的人,大部分属于没有像我们社区里面的大神那样深入去了解和应用 ADAS 系统的人,往往他们印象里面,雷达就是无所不能的,分不清里面有多少种类型,各自承担什么任务。如果出现障碍物没有检测到,那就是归咎于雷达失效,质量不好,设计有问题等等。例如网上晒出一段撞车的抖音视频,就常看见有人说,为啥这样都能撞上去?不是有 ACC 吗?不是有雷达吗?雷达怎么连这么明显一台车在前面都检测不到??质量太差了吧,技术不行啊! 确实,目前负责 ACC 这个重任的毫米波雷达,它的能力边界确实很清晰。那就是不足以应付高速行车时候车道上的静止目标物。所以这个“锅”,似乎是毫末波雷达给“背”了,这个现实情况就造成出现了第二种言论,那就是它被低估的部分。 低估的看法是,毫米波雷达是不能检测静止物体的。 但实际上这个看法只要稍微动脑筋一想,就发现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作为一个雷达,怎么可能检测不到静止物体呢?如果检测不到那把它装上去岂不是吃饱了撑着? 其实针对 ADAS 系统无法应付高速行驶道路上静止目标物的现象,我们需要对毫米波雷达它所“背的锅”有个辩证的正确看法,才能真正知道结果究竟是怎么出现的。 二、目前毫米波雷达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首先,毫米波雷达是肯定可以检测到前方物体的,但最终整个 ADAS 系统没有因应做出制动或者避让,原因并不是在于它能否检测到,而“锅”是在于,毫米波雷达的精度无法达到清晰分辨和剥离它们的能力。 ADAS 系统需要完成它的辅助驾驶工作,其实是要把环境里面的物体进行剥离和筛选,再说直白一点就是要把静止的死物和活动中的动态物体进行区分。例如路边围栏、广告牌、路牌,这些都是静止物体,而在车道上行驶中的车辆,是一直有轨迹地在活动中,雷达主要追踪的是它们。而系统当然是更为关注动态物体的情况,对于静止死物,在很多决策上就会被统一放弃。 然而因为数据的精度不够,分析能力很有限,决策系统无法特定去将车道中出现的静止物体单独再剥离出来考虑。概括性来讲,这个锅的原因就是:雷达已经扫到了,但因为看不清,所以扫到之后又被过滤掉了。 精度不够这因素,体现在我们现在装备的毫米波雷达上那就是它并没有物体高度,大小乃至速度等信息,扫到前方有一个物体,但是不知道它究竟是车道头顶上的一块路牌还是车道上的一台车,甚至是车道顶上的一个天桥。而路牌、天桥这种存在的机率是比一台静止的车大得多,雷达数据里面这种静止物体会被过滤掉,要不然你的 ADAS 系统根本没办法运作,如果遇见一个头顶的路牌车就刹车停下来,那谁受得了?整条公路可能都是追尾和堵塞状况了。 但是,车速较慢的时候,我们目前的毫米波雷达也是可以识别车道上静止车辆的。这里会引出下一个疑问,为什么车速较慢的时候又可以呢? 这方面我得联想一下,大家也可以一起思考一下,结合刚才所说的追踪活动中车辆的特点来说,可能会悟出答案。为什么系统可以分辨前方活动中的车辆?因为活动中的物体有持续的活动轨迹,也就是说它会相对长时间地出现在雷达数据中,可以被区分为一个活动中的物体。而我在思考,车速慢的情况下前方一台静止车辆暴露在雷达中的时间相对较长,也能形成一个轨迹判断。而且距离的数据也更为精确详尽,结果里面路牌和一台车的数据就不可能类似甚至一样了,弥补了“看不清”这个缺点,这样也有助于系统进行判断。 另外,对于系统决策来讲,车速快的时候,要在疑似物体前停下来需要紧急刹车,但因为误判机率较大,更不敢轻易进行制动刹车了,一旦误判进行刹车造成的结果同样是“事故级”的。反之慢速情况下则有条件采用缓缓降速,同时也有距离逐渐获得更清晰数据进行判定。 而目前的毫米波雷达的能力边界,还有一点是对于尺寸小的物体,例如行人,在车速快的时候也是分辨能力不足的。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想到,其实按道理同时还有视觉系统在对这种物体进行分辨啊?确实是,但恰恰对于视觉系统来讲静止物体的剥离更为麻烦,例如之前经常被提及前方横着的大货柜,就很难和远处的大山进行区分开,所以特斯拉也会撞上去。 三、目前毫米波雷达的价值所在 即便如此,毫米波雷达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要不然它也不会成为目前大部分汽车的标配设备,足够应付目前的 ACC 自适应巡航的要求,而且刚才也说到在车速不快的情况下,毫米波雷达数据也能让系统分辨出车道上的静止物体,只不过需要更多的比对和辨认,上述所讲的能力边界主要是体现在高速情况下。另外,毫米波雷达是实现 ACC 能力的设备里面成本相对较低的选择,可以大批量产,所以也令目前无数 10 多万的车型均能标配,也可以染指到 10 万以下的车型。 目前毫米波雷达主要是两种规格,分别是 24GHz、77GHz 两种频率波段。简单来讲,24GHz 主要负责短距离的探测,所以经常被用于车身侧面和车尾的探测需要,而 77GHz 则是负责远距离探测,车头的 ACC 自适应巡航主要依赖这种规格的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对于激光雷达来讲也有它的优势,除了成本相对低之外,毫米波雷达其实穿透力更强,不太受天气影响,在雨雾,烟尘下都衰减较少。 而大家最近也都逐步了解到,激光雷达的极大优势在于可以实时对环境进行 3D 建模,这种高精度的数据令系统能分辨清楚前方各种物体的关系和动静情况。对于毫米波雷达来讲,要实现类似能力就需要再进一步,迈向最近也开始被经常提及的 4D 毫米波雷达的阶段。 四、新一代的 4D 毫米波雷达能耐如何? 对这个新生事物目前同样了解得不多,还没能通过实际装车的应用来感受过它的威力,但从网上搜索的资料看,它有以下几个优势(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1、最远距离的探测 有可能是目前所有传感器里面实现最远距离探测的设备,而且更可能是整个系统里面第一个发现危险的设备,通过它再把摄像头或者激光雷达引导到重点关注的感兴趣区域。 2、具有获取环境中物体的大小,位置和速度的数据,当然也包括高度的数据 简单来讲就是可以对环境成像,构建实时 3D 模型的能力,这个看上去能追平激光雷达的功效。自然也无需担心开始所说的分不清究竟是头顶上的桥梁还是路面的一台车的问题。 3、成本比激光雷达低 至于 4D 这个词,其实源于对这类设备的概念是带来第四维空间的能力。我觉得比较抽象,看了对此的描述,我觉得意思是指原有 3D 模型场景的情况下,增加了时间维度数据,按照网上一篇介绍文的说法是:我们可以分辨一台以时速 80 公里行驶的汽车以及一辆时速 200 公里的摩托车,摩托车在更远的距离外而且是小物体,对于摄像头和激光雷达都更为困难。但我个人觉得,激光雷达通过它的实时 3D 场景分析,也是应该可以做到同样的能力。 从目前字面资料上看,毫米波雷达如果进化到 4D 毫米波,似乎是可以取代激光雷达的?或者说并非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日后协作的关系?目前仅是纸上谈兵,我相信这个行业最终会将它们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上,然后给予我们的就是一个价目清单。我们不需要为工程人员的事情过多操心,最后最伤脑筋的,主要还是自己钱包的问题 ??? !!!

双擎会铁皮 来自X 智能社区

测试,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https://mr.baidu.com/r/1kBYKQxzuLK?f=cp&rs=2699345830&ruk=2WcF8QlAJLGrav1kjJdKlw&u=4450e4f3fbc2ed0c@蓝..

测试,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https://mr.baidu.com/r/1kBYKQxzuLK?f=cp&rs=2699345830&ruk=2WcF8QlAJLGrav1kjJdKlw&u=4450e4f3fbc2ed0c @蓝猫

风叶 来自综合社区
已经到底了,去品牌社区互动吧~
已加载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