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原创文章
管理
飞机先生唠唠|理想公布财报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新出行原创 · 文章

理想公布了 2021 年全年的财报,早于其它两家在二月发布,理想看起来“有些着急”。

李想本人在电话会议上也用了诸多“然后”,看起来也没有多余准备的草稿,显得更多轻松和自如。

新出行已建立理想 X01 相应的车型兴趣群,大家可以直接复制「 xchuxing06」添加管理员即可加入群聊。群内有车友、新出行专业编辑,掌握理想 X01 一手信息,期待和您分享交流!

一、“抠”的理想,赚到钱了吗?

我们看看几个关键数据:

1、理想真的在卖车: 车辆收入占总收入的 96.74%

  • 四季度收入总额为 106.2 亿,车辆销售收入 103.8 亿元;
  • 全年收入总额为 270.1 亿,全年车辆销售收入 261.3 亿元。

四季度增长明显。

理想 ONE 四季度交付量是 35221 辆,也就是占到全年 90491 辆的 38.92% 。可以看到四季度的收入已经占全年总收入的 39.24% ,车辆销售收入也占到了 39.72%。

我们知道理想的辅助驾驶是软硬件标配,没有划分不同配置或者选装空间,所以车辆收入也是总收入的主要来源,四季度车辆收入占四季度总收入的 97.74% ;全年车辆收入占总收入的 96.74%

而剩余的这些零头的收入,大部分还有来自于服务和销售类的收入,比如商城内的理想车品,充电桩、配件等周边,这部分的收入也和车辆交付量成正相关,四季度为 2.447 亿元,全年为 8.813 亿元,分别占四季度总收入的 2.3% 、占全年总收入的 3.26% 。

2、毛利率:总毛利 21.3 % 超预期

  • 第四季度车辆毛利率为 22.3%,第三季度为 21.1%,全年全年车辆毛利率为 20.6%;
  • 全年总毛利为 21.3 %,超出预期中的 20% ;
  • 全年的毛利已经增加到 57.6 亿元,相比 2020 年暴涨了 271.9%。

车卖的好,毛利也足够,自然现金流也很可观。

四季度的自由现金流为 16.2 亿元,全年自由现金流为 43.3 亿元、 经营现金流量为 83.4 亿元。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资总额为 501.6 亿元。

3、赚钱后,理想花了什么?

这里有两个数据:

  • 四季度研发费用 12.3 亿元,较 2020 年第四季度的 3.742 亿元增加 228.7%,较 2021 年第三季度 8.885 亿元增加 38.4%。
  • 四季度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 11.3 亿,相比 2020 年第四季度的 4.293 亿元增加 162.2%,较 2021 年第三季度的 10.2 亿元增加 10.2%。

可以看到理想下半年的研发费用增长明显,伴随着下半年驾舱、 AEB 、NOA 等辅助驾驶功能的推进,X01 新车型的推进、包括新增员工薪酬等支出、门店扩张的费用等,导致了研发费用成本以及销售成本增加,这也可以看到理想的投入,已经从单一车型的研发,到单车技术、智能驾驶、座舱、团队、门店扩张等综合性支出,不太“抠”,已经遍地开花。

而门店扩张、技术投入,第四季度依旧实现了盈利增长,也看到理想侧重经营管理。

2021 年 12 月 31 日止,共有 206 家零售中心,覆盖 102 个城市,在 204 个城市运营 278 家售后维修中心及理想汽车授权钣喷中心。

二、除了数据,还有哪些重要信息?

1、X01 的进展时间,将于今年二季度发布,三季度完成交付。

新出行应该是目前全网 X01 社区最全最火的,我就不多写了哈哈哈(入群加:xchuxing06 )。

2、2023 年推出两款高压平台的超快充纯电车型。

理想电动化布局在三个方面:

(1)4C 电池。

4C 电池也就是具有 4 倍率的充电电池。李想提到目前理想已经和供应商联合研发阶段,不但是电池充电效率本身,还有系统、软件控制、热管理等,目前还没有企业大面积生产应用4C。

(2)850V 高压平台。

包括三合一电机、升压降压、电池加热管理系统等,同时与理想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做匹配;

(3)自建 400kW充电桩。

完成电池组、高压平台、补能方式的闭环。

2、产能继续爬坡。

常州工厂年产能为 10 万辆,扩容后能够爬升到 20 万辆/年,北京顺义工厂 2023 年能够投产,所以两个工厂加起来,2023 年规划的产能能够到 50 万辆/年,双班倒能够到 75 万辆/年。

北京制造基地

我们看到今年全年理想的销量数据是 90491 辆,这已经把常州工厂的产能基本顶满,产能捉襟见肘。再往后说理想 2025 年规划的销量是 160 万辆,这一目标相比当前还相距甚远。

所以产能爬升,理想也刻不容缓,理想还透露了理想第三工厂的消息。

理想第三工厂将设立在 重庆两江新区,是理想子公司车之渝以约 4.31 亿元的价格拿下的地块,成交时间在 2022 年 1 月 27 日,预计开工后也需要在 3年内竣工,也就是最晚也要到 2025 年建成。

3、王凯的离职,意味着什么?

王凯的离职我记得应该是理想有史以来离别岗位级别最高、也是时间最短的。

王凯此前任职理想的 CTO ,也就是首席技术官,2020 年 9 月 15 日理想官宣入职。

来之后主要负责智能技术相关的研发和量产,包括电子电气架构、座舱、智能驾驶、Li OS 系统等,而这个岗位可想而知,涉及到芯片、算法、系统到硬件、架构等多面的技术维度。

所以王凯之前 CTO 的身份往下拆分是有系统、有智能驾驶、有算力平台等等。

而王凯被抱以重任的是理想的操作系统的研发,注意这不是娱乐端的系统,而是一个从整车、数据回传、研发、车端、云端的闭环系统,所以它也关乎整车交付、应用、用户体验等。

理想本身定位是移动的家,所以基本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用户的服务商”,服务的源头其实就是用户数据、用户反馈。

特别在下一阶段关键的竞争中,理想需要有一个角色去“规划”未来硬件、软件系统等在内的方向,需要对宏观技术发展有一个基础判断,还要有敏感度,然后实现我们上面提到的目标。

所以王凯之前也被看作是理想 1-10 阶段的“关键人物”。

我认为软件、硬件其实也是一个轮回。当一个公司软件做到极致后,会去自研硬件,而自研硬件后又会发现市场没有合适软件。

这也是特斯拉、苹果等公司在内的运作逻辑,而这种脱离供应商的模式,实际上是各个新势力车企在内的“理想”,第一是高效率、第二是突破市场的“天花板”。

智能化不是某一个激光雷达、某一个功能的实现,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方面供应商“卡壳”,都会拖累整个研发节奏。

虽然王凯离职,但理想依旧还是朝着这个方向演进。目前王凯的职责也转接给了联合创始人、总工程师马东辉。而其实例如王凯以供应商身份切换到理想这样的车企身份后挑战也特别大,包括海外切换、节奏、工作模式、面向客户切换到面向用户等等。

三、李想: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

「非常时期用非常的方法」。

如果智能电动车是一个市场,那么对于理想来说,面向家庭的智能电动车才是真正的细分市场,理想整个企业自上而下都是服务于这一个细分目标。

所以理想第一个产品我们看到,既不是高举高打,也不是定价某个区间去堆料,而是第一阶段设定一个具体目标,完成团队、管理、效率、产品从 0-1 的搭建和落地。

理想的目的是有了一个确定性目标去摸索过程,而不是利用看似精准的过程去实现一个不确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实现有两面性,显性的是发挥产品优势去实现家庭用户的需求,实现销量增长隐性上是团队因为特定时间内“打击”同一个目标,培养出的高效性

在对的时间段理想看到了市场对于空间、尺寸、智能以及驱动系统的追求,所以采用增程方案的理想 ONE 面向了国内家庭市场的需求,而在 2022 年的竞争关系中,理想看中的是智能驾驶的重要性,也做了智能驾驶团队扩张,包括自研、研发人数的增长。

而面对用户,李想对产品的定义提到一个关键词是“隐性需求”。

“目前产品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买的时候没什么感觉、第二个是买后表现特别糟糕,第三个是表现的非常出众用户离不开它。所以你要知道用户要什么,然后超越它所想。”

用户、团队和产品是三个关系,而其中对应的是理想用户的需求以及数据,到产品的设计、研发、规划,再到团队的高效协作与共创目标,我想这是理想 0-1 所搭建的。

而相信这只是理想的起点,下一个 1-10 阶段,理想会面临另一个新的目标,再次摸爬滚打的探索,相信我们所说的用户、团度以及产品三者关系需要再重新迭代一次...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