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想想当年的理想ONE,再看看现在用延锋伟世通的极氪001车机,唉! 转: 理想内部还有一条更重要的底线,那就是系统的流畅和稳定性。 范皓宇当时心中的对手是苹果,当苹果决定造车的时候,他非常兴奋,想着如果有生之年能够跟苹果干一仗这是个巨大的荣耀。他告诉产品团队,要成为跨所有行业黑头发黄皮肤里第一的产品团队。苹果第一,理想第二。 苹果有着业界标杆级的流畅和稳定性,李想最初给车机团队定的目标也是要把理想的车机触控响应体验做到当年 iPad 和旗舰智能手机的水准。 蓝牙耳机、安卓蓝牙钥匙和百度地图,是一帆划掉的三个让他最心疼的功能。着急的时候,他用手捏着额头,控制不住地开始哭。范皓宇清楚地记得,他当时拉着帅一帆到联络大厦的 B3 地库去抽烟,那是一个跟楼梯间之间的连通空间,顶特别高,上面有一个金属的吊环。帅一帆看着那吊环,说你看到没,SOP(开始量产)时如果交不出来,我就拿根绳吊在这儿。 范皓宇也跟人打了个赌。当时小米 MIUI 负责人金凡预订了一辆理想 ONE,和范皓宇聊起正在做 MIUI 的新版本。两边的发版时间差不多,他们就赌谁先出。从那以后范皓宇开始留头发,不发出来就不剪头发,很多人都见过他当时长发齐肩的样子。 2019 年 8 月 9 日,理想 ONE 正在准备媒体试驾前的摸底测试,市场部和范皓宇反馈,车机很卡,情况很严重。 听到反馈的范皓宇觉得事情不太对,团队明明已经在台架上进行了严密的测试,系统的流畅性确认过是没问题的。 第二天 8 月 10 日就是范皓宇的生日,老婆已经把生日蛋糕都准备好了,准备在家小小庆祝一下。但马上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媒体试驾,范皓宇心里隐约觉得要出事,于是当天他就找到帅一帆,计划开测试车去常州,路上顺便测试。 9 号当天北京下起了大暴雨,本来要坐飞机去常州的两位工程师一位负责语音,一位负责 App 应用,但因为天气问题航班被取消了,于是被范皓宇和帅一帆拉着一起上了车,四人开车前往常州。 一上路问题马上出现了,一开始还好,出了市区车速一上来整个车的软件就开始卡顿,几乎到了没法用的状态。 工程师现场掏出笔记本把线接在车机上,现场监控性能消耗,一看 CPU 已经运行到 200% ,不卡就奇了怪了。 车一边开着,工程师一边测试每个功能,把每个应用的性能消耗截图发回给研发的同事。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是这台车的个例,没觉得有大问题。 结果开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发现系统已经重启了十几次,每次重启之后大概 5 分钟就开始卡,导航定位也漂移,程序也运行不动,这才知道问题大了。 帅一帆当时火冒三丈,一方面大规模媒体试驾就在眼前,这个状态如果展示出去就出大事了,另一方面在此之前已经完成了两轮的可靠性验证,但依然出了这么大的问题。 接着他掏出电话就打回去开始骂人,另一头接到电话的人一开始也觉得奇怪,之前跑台架好好的,怎么现在出问题了? 事情很紧急,团队里马上成立了十多个专项组,逐个程序分析每一个进程对于系统性能的占用和消耗。看完回传 LOG 数据大家发现不对劲,卡顿的应用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乎所有应用都卡顿了。所以问题应该不是出在某一两个进程上,而是出在系统的性能上。 顺着这个思路再去分析,为什么台架测试的时候系统没问题,平时市区测的时候也没问题,这一上高速就开始作妖了? 对比完场景,大家觉得问题出在车速上,再进一步分析,原因开始变得明了:车速提升,导航的刷新率也跟着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消耗随之增加,同样是随着速度提升占用性能更多的还有信号解析服务。在台架测试里这两个模块实际上都没有高负荷运行。 没有迟疑的时间,车内范皓宇和帅一帆暴跳如雷,同时在电话里直接开始让另一边的同事砍功能,非必要的特效、动画和高帧率一个都不能保留。那天的暴雨非常大,路上能见度很差,开起来很费劲,而且系统暴雷以后车里的气氛也很压抑。 人是又累又紧张,开到临沂附近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他们完全撑不住了,本来打算一天开到常州,后来还是决定住一晚第二天再走。 第二天到常州的时候,问题已经统计得差不多了,在这火烧眉毛的关头传来了一个消息——受到台风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区出行受阻,大规模媒体试驾也因此推迟了十多天。 推迟后的日期留给软件团队的补救时间多出了两周。那段时间里,为了抢救系统运行稳定性,很多人几个星期没回过家,困了就躺倒在工厂或者办公室睡觉,醒来了就拿起设备出去跑路测。 帅一帆在那段时间平均每天跑四五百公里的路测,一天只睡四个小时,整个常州附近的公路几乎跑了个遍。在这种搏命的状态下软件团队才得以在试驾开始之前赶出一个大家还能接受的版本。 等优化完的版本上车,市场部再体验车机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短短的两周时间,流畅性怎么提升了这么多? 经历这个事情以后,软件团队对于路测的重视程度提升了几个等级,建立了一支专业的全国路测团队,在各地跑软件测试。结合暴雷前的路测反馈,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路测的同事重心主要放在底盘、耐久、声音等问题,对于软件这块不够敏感,而且测试车卡顿的情况和传统车差不多,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挺正常的事情。 2019 年底,随着理想 ONE 正式量产交付,准备数年的牌终于打出。理想交付时车机系统的成熟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从交付起,理想的车机启动速度就位列新势力第一,很少出现死机,系统 100 毫秒级的响应速度和流畅度也收到了很多的用户好评。 范皓宇留的长发也终于剪掉,让他们有些意外的是,后来不少国内的互联网企业的高层在开完理想 ONE 以后被软件体验打动,主动找来合作,大家看到这款产品的能力和潜力,想要和好产品站到一起。 那时大家就感叹,产品才是最好的代言人。 交付前几乎处于极限状态的软件团队也迎来了喘气的时刻,此前被砍掉的车内卡拉 OK、QQ 音乐、网易云音乐、蓝牙耳机、安卓蓝牙钥匙等功能在交付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被逐一加了回来。语音系统也在今年 9 月的 OTA 迎来了大更新,将全车语音的能力带到了全新水平。 得益于用户账号系统与研发任务系统的打通,很多用户反馈的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跟踪与更新。用户在理想 App 提出的问题直接在系统内生成工单,理想内测圈子的车主也可以直接在 App 上看到反馈处理的进度。 到今年 10 月,理想 ONE 一共进行了 18 次 OTA,这样的迭代速度让理想站在了行业领先的位置。 每个人心中的产品经理面貌各不相同,对于整车产品经理来说,硬件上的核心决策一旦定下来,下次再改就是三年之后。而对于软件产品经理来说,尽管有快速修复的机会,但面对智能电动汽车这条全新的赛道,软硬件结合之后的实践常常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产品落地的这些细节,决定了真正好品质的产品和凑合的产品之间的区别。 范皓宇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是两个词,心力和耐力。倘若没有心力,产品经理会被无数的麻烦、问题、风险所击垮。而如果没有耐力,就很难长期地坚持一件事情。范皓宇评价智能座舱产品团队里耐力最好的就是帅一帆。 李想对于团队发生的这些状况完全不知情,他不知道常州发生的故事,不了解大家的具体痛苦。当时他正面临公司资金链的巨大压力。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坚持要上增程。
最后编辑于 · 2021-12-18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