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月 12 日,2 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发布。从整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2022 年开局,前两个月动力电池产量就达到了 61.46GWh,相当于 2020 全年(83.42GWh)的 73.6%,以及2021年(219.68GWh)的 23.9%。按照这个速度继续增长, 今年有望冲击 400-450GWh 的产量。
2)磷酸铁锂产量(20.1GWh),是三元电池产量(11.6GWh)的近 2 倍。而对应 2 月磷酸铁锂装机量只有 7.8GWh, 后续磷酸铁锂将有更大规模的使用 ,并有相当一部分,会随着出口车型往国外走,还有一部分通过海运直供国外。
3)纯电动乘用车的需求已经成为动力电池最重要的支柱,但是由于成本上涨, 插电混动迎来好机会。这将是 2022 年十分明确的趋势。 商用车需求大萎缩,期待下半年换电重卡有大的突破。
4)下半年会有更多电池企业开始做磷酸铁锂。另外,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磷酸铁锂市场距离将越拉越近。
01
产量:磷酸铁锂备货较多
2 月动力电池产量 31.8GWh,同比增长 236.2%,环比增长 7.1%。
2 月有春节长假, 动力电池产量仍然超越了历史峰值 ——去年 12 月的 31.63GWh。 这么高的产量,意味着在电池厂家的规划中,2022 年的需求很高 ,所以赶在年初把电池做出来。特别是在原料价格高企的条件下,哪怕做成库存都有很好的收益。

从不同类型电池的产量来看:三元电池产量 11.6GWh,目前只占 36.6%——虽然同比增长 127.2%。回看 2021 年 5 月份,三元产量被磷酸铁锂超越,从此双方差距不断拉开。目前, 三元电池的产量只有铁锂的一半左右了。

磷酸铁锂电池产量 20.1GWh,占总产量 63.1%,同比增长 364.1%。
这两种类型的电池的增速,也客观反映了 2021年度更新车型的电池选择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2 月份磷酸铁锂产量为 20.1GWh,装机量只有 7.8GWh。这两个数据差异越拉越大。合理的解释主要有:
1)出口车型用的比较多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1 月出口 5.6 万辆,2 月 4.8 万辆,合计 10.4 万辆。如果按照 60kWh/ 辆计算,大概有 6GWh(一个月 3GWh)。
2)磷酸铁锂在全球范围的商用车应用中增速很快,一部分磷酸铁锂用于出口;
3)最后一个就是库存:1-2 月份产出的电池,从电池厂家的成品库到各个车企的仓库,再完成装车,需要 30-45 天。 预计后续产量比较高的车企,会提前完成的储备。 由于电池在 2022 年还是比较缺,预计这部分车企会先把电池买下来,根据后面需求来装车。
2022 年 1-2 月,动力电池产量累计 61.4GWh,同比累计增长 185.7%。其中,三元电池产量 22.5GWh,占总产量36.6%,同比累计增长 87.6%;磷酸铁锂电池 38.8GWh,占总产量 63.2%,同比累计增长 308.2%。
2022 年还是由磷酸铁锂主导的时代,动力电池的高增长对资源的需求短期内降不下来。
02
装机量:铁锂和三元距离没有拉开
2 月动力电池装车量 13.7GWh,同比增长 145.1%,环比下降 15.5%。
虽然同比来看,装机量大幅提升,但是环比看,装机量比峰值——去年 12 月的 26.22GWh,大概差了一半左右。这是和产量数据很不同的一点。

从不同的电池类型来看: 三元电池装车量 5.8GWh,同比增长 75.6%,环比下降 19.9%; 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 7.8GWh,同比增长 247.3%,环比下降 12.3%。
在装车端,磷酸铁锂在去年7月份超过三元电池,但是总体看, 在 2022 年在装车端,两者的差异也只有 2GWh 左右,和两者在产量方面的差异要小得多。
从 2022 年的两个月来看,电池装车量累计 29.9GWh,三元电池 13.1GWh,占总装车量 43.8%,磷酸铁锂 16.7GWh,占总装车量 55.9%, 两者的差异也没拉开。
后续会拉开吗?不一定。
随着碳酸锂价格大高企,两者的价格差异在缩小(磷酸铁锂一般用碳酸锂作为正极材料来源,而三元一般用氢氧化锂作为正极材料的来源)。总体来看, 中高端车型并不在意这个价格差异;而低端车型即使使用磷酸铁锂,对价格来看还是很敏感。这方面我们要持续观察。

03
需求分解:插混势头猛
从更长维度来看,动力电池的需求一直在变化。
我们分解来看:
- 2017 年,动力电池需求的大头是客车和专用车,这是磷酸铁锂的时代;
- 2018 年,纯电动乘用车的占比在提高,三元开始大量采用;
- 2019 年,客车和专用车已经逐步开始萎缩,纯电动乘用车成为主力的需求方;
- 2020 年,在疫情影响下,纯电动乘用车成为高成长的需求;
- 2021 年 -2022 年,商用车的需求已经成为小头,到 2 月份插电混动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已经超过了专用车和客车之和。
从成本端来考虑,目前插电混动乘用车在高额的油价面前非常有吸引力。2022 年,插混乘用车的需求将会非常强劲。
2022 年,客车的动力电池需求 可能持续走低,商用车的增量主要聚焦在专用车,特别是之前讲述的 换电重卡方面可能有快速的突破。

04
电池供应商的马太效应
2 月新能源汽车市场, 只有 35 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排名前 3 家、前 5 家总和分别为 10.6GWh 和 11.7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 77.7% 和 85.4%。

从磷酸铁锂的情况来看,比亚迪的快速上量逐步拉近了和宁德时代的差距。 而二线电池企业,中航锂电、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和欣旺达都在快速开拓磷酸铁锂的配套。从当前的技术方向来看,2022 年这些企业也会拿出更优化的磷酸铁锂电池的方案,去向较小的车企服务。这些小车企承受了比龙头车企更高的价格涨幅,需要快速切换和开拓供应来应对涨价。

三元这边,基本是宁德时代一家独大,后面主要跟着中航锂电。
需要注意的是, 随着三元电池在中国的装机量逐步达到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后续并没有特别多的企业在发力这个领域。 由于三元电池主要是中高端车型来装配,这块二线车企耕耘很多年,并没有收到特别好的成效。

05
小结
我们尚不清楚宏观经济对于 2022 年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影响。高油价时代,消费者选择的转向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所有材料成本的提升都需要车企进行消化。 应对涨价压力,车企还需要一些时间让最终消费者来分担。
而电池企业在当下,不管是从竞争还是供应的角度,都要在前面几个月开足马力搞生产,把材料变成电池。
总体而言,从 2 月份的动力电池行业数据来看, 电池企业比整车企业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