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用一个「难」字形容再贴切不过了,从 2020 年以来似乎市场的波动就没有停止过。
- 2020 年,全球汽车产业出现芯片半导体短缺,简称:「缺芯」。
- 2021 年,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爆发时增长,引起动力电池材料锂价格暴涨,俗称:「锂爆」。
- 2022 年,刚开年因打仗引起镍元素交付困难,国外资本狙击青山集团,简称:「妖镍」。
最近汽车市场的事太多,每一件事对行业的影响都会比较深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个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材料方面的数据。
01
妖「镍」的事
根据电池中国网称:3 月 7 月,LME 镍期货价格暴涨 76%,强势突破 5 万美元/吨,刷新 2007 年 6 月以来最高纪录。
3 月 8 日,LME 镍价盘中再度大涨超 100%,盘中更是惊人地突破了 1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63 万元)/吨「天价」关口。
仅仅两个交易日,伦镍价格连续突破 3 万、4 万、5 万、6 万、7 万、8 万、9 万、10 万美元/吨,从 29246 美元/吨直线飙升至最高的 101365 美元/吨,累计最大涨幅高达 250%。
据伦敦媒体称,此 10 万美元「妖镍」的诞生,实为西方矿业大鳄偷袭中国不锈钢和镍巨头青山控股(青山被嘉能可逼空)所致:
青山控股为对冲镍价格下跌风险,持有 LME 大量金属镍的空头仓位,但是由于俄乌局势原因,大量的俄镍暂时不能交割,所以青山控股虽然有 20 万吨镍空单,但却不能交现货。
作为多头的嘉能可于是趁机逼空青山控股,竟然要求青山交出其在印尼镍矿项目的 60% 股权。
被嘉能可逼仓的青山控股,潜在空头头寸损失可能高达 6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380 亿元)至 12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758 亿元)。如此一来,青山控股将一次亏掉十几年的利润。
而这也被镍行业内人士视为,海外资本对中国镍产业的一次「布局周密的猎杀行动」。

猎杀中国锂电产业?
青山控股不仅是宁德时代第一大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镍供应商,据中信建投统计,2020 年青山控股拥有全球 18% 的镍市场份额。而且,青山控股与国内众多锂电材料龙头华友钴业、格林美等也都关系极为密切。
早在 2018 年,青山控股就与宁德时代、格林美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年产 5 万吨高镍动力三元材料用前驱体原料和 2 万吨三元材料。除此之外,青山控股还与华友钴业、中伟股份签订高冰镍供应协议,向华友钴业供应 6 万吨高冰镍,向中伟股份供应 4 万吨高冰镍。
从全球镍产量上看,硫化镍占比 30%,红土镍矿占比 70%。由于印尼拥有全球最大的镍资源储量(约占 32%),且有丰富的品质极好的红土镍矿,近年来华友钴业、广东邦普、亿纬锂能、格林美等均在印尼建厂或追加投资。
因此,青山控股如果在 LME「失利」,那么将会波及中国很大一片锂电企业。「妖镍」现身,华友钴业第一个翻身落马,3 月 7 日、3 月 8 日,华友钴业在二级市场就连吃两个跌停。而高镍材料龙头容百科技,3 月 8 日跌幅更是达到 17.66%。
「目前来看,镍下游很多企业已经承受不住镍价的上涨了,现货市场成交量越来越少。」市场人士表示。
由于受到 LME 镍期价格飙升影响,镍现货价格也水涨船高,据生意社数据,3 月 8 日现货镍一路飙涨,镍现货价格报 26.38 万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 24.92%,同比上涨幅度高达 109.63%。
众所周知,镍是制造三元电池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之一,而且行业正朝着高镍方向发展,镍在总成本中占比近 30%,高镍、超高镍电池占比更高;镍价飙升显然对三元电池极为不利。
相关数据显示,从三元电池的成本来看,镍单价每涨 1 万元/吨,则三元电池每 GWh 成本将增加 500 万元 - 750 万元。
「镍价上涨对于高镍三元影响比较大。镍价上涨还会推动钴价上涨,带来三元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镍价每上涨 10 万元,50 度纯电动汽车成本上行约 3000 元。」涌泉资本创始人程郡对媒体表示。
据天风证券估算,在镍价为 5 万美元/吨的情况下,Model 3 单车成本较目前上升 1.05 万元,小鹏 P7 则是上涨 1.1 万元,蔚来 EC6 上涨 0.95 万元。
如果镍价为 10 万美元/吨,Model 3 单车成本上升则达到近 2.8 万元,小鹏 P7 则是近 3 万元,蔚来 EC6 上涨超 2.5 万元。
不过,LME 镍价格只是极端情况,华友钴业表示,这一次的镍价上涨,是一次明显的逼空行为,是外资抓住漏洞恶意做多。
这次 LME 镍价暴涨,也暴露了中国锂电池产业的一大薄弱环节,那就是对核心资源的掌控力不够,容易被外国资本操控。
02
锂价格飙升
2022 年,磷酸铁锂 (LFP) 电池的关键成分碳酸锂,在中国的价格达到了 30 万元人民币,近 4.75 万美元/吨的新高。
2015 年至 2021 年间锂价格和中国电动汽车销量都是指数级增长。
2021 年锂价格如何变化
在 2016 年和 2017 年短暂飙升之后,锂价格在 2021 年之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增长的 497% 简直是不可思议。
以下是中国每吨碳酸锂价格,2021 年的季度变化情况:
2021 年 1 月 1 日,7,328.90 美元/吨,增长 0%; 2021 年 4 月 1 日,13,396.90 美元/吨,增长 82.70%; 2021 年 7 月 1 日,14,024.40 美元/吨,增长 91.40%; 2021 年 10 月 1 日,27,733.70 美元/吨,增长 278.50%; 2021 年 12 月 31 日,43,732.80 美元/吨,增长 496.70%。
也就是说,电池级碳酸锂在 2021 年上涨了六倍。
理想汽车 CEO 李想,在一次分享会上说过: 别指望电池这样的大宗商品会降价,或者说讲到一个市场期望的价格,这样的现象不会出现,因为材料是自缺资源,商品的价值很大程度受稀缺性影响 。
03
全球「锂」需求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锂需求的飙升,政府和电动汽车企业正急于确保其供应链安全。
是什么推动了对锂的需求?
过去四年时间里,全球锂产量翻了一番多,2016 年为 38,000 吨,到锂 2020 年却达到锂 82,000 吨,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到了 2021 年几乎翻了一倍。
推动锂需求热潮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一,更多电动汽车交付
2016 年至 2020 年间,电动汽车年销量增长了 297%,从去年的约 75 万辆增加到近 290 万辆。
而 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达到了 650 万辆,所以需求在锂的热度就不会变。
二,电池价格
自 2013 年以来,电池成本下降了 80%,2020 年的体积加权平均值为 137 美元/千瓦时。锂离子电池价格的下降使电动汽车能够在成本上直接和燃油车竞争,这时电动车的用车成本优势就会出来。
电池超级工厂的崛起
截至 2021 年 3 月,到 2030 年,有 200 家电池超级工厂正在筹建中,其中 122 家已经投入运营。
根据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 的数据,如果所有 200 家电池超级工厂都满负荷运转,它们的年锂需求量将达到 300 万吨。这几乎是 2020 年产量 82,000 吨的 37 倍。
虽然全球对锂的需求正在上升,但其从矿山到电池的供应链仅依赖于少数几个关键国家。

中国的锂主导地位
2020 年,澳大利亚、智利和中国合计占全球锂产量的 88%。开采后锂供应链涉及提炼、加工和将锂包装成电池,在整个产业链的大部分工序其实都要在中国完成。
2019 年,中国生产了全球 80% 的精炼电池化学品,此外还有 73% 的锂离子电池。
更重要的是,到 2030 年计划建设的 200 家电池超级工厂中,有 148 家在中国。因此,中国在锂电池的竞争中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相比之下,美国的锂供应严重依赖进口,美国本国只有一个优质的锂矿,但随着需求的增加,这种生产不足可能会威胁到美国未来的能源独立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及其他关键矿产的供应缺口,美国总统拜登还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旨在为战略矿产建立安全的供应链。
美国的锂矿分布
内华达州:锂矿
内华达州因其丰富的银矿开采历史而被称为;「白银州」。但其实它也是美国唯一的锂生产来源。
内华达州两大锂矿:克莱顿谷和国王谷。
美国唯一的生产矿山 Albemarle 的 Silver Peak 矿山,每年在克莱顿谷生产约 5,000 吨锂。
显然这样的产能不足以支撑需求,出于这个原因,美国、欧盟和加拿大都将锂列入了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矿物清单。
04
按国家分布的锂产量(1995-2020)
锂产量在 2016 年至 2020 年从 40,000 吨增加到了 86,300 吨几乎翻了一番。
根据 Scotch Creek Ventures 的数据显示了,从 1995 年至 2020 年每个国家 25 年来锂生产情况。
二战后各国开始大量生产锂,从 1955 年至 1980 年间年均产量为 5,000 吨。直到 1995 年,美国一直是最大的锂生产国,其次是津巴布韦和澳大利亚。从 1995 年到 2010 年,智利Salar de Atacama 的锂矿,开采了大量锂一跃成为锂的主要生产国。
此后,从 1995 年至 2010 年间锂产量稳步增长,从 9,500 吨增加到 28,000 吨。
最大的锂生产国

2020 年,澳大利亚、智利和中国,锂的开采量占据全球大约 86% 的份额,其他国家只有少数份额。
澳大利亚年产 40,000 吨,占世界总量的 46.3%; 智利年产 20,600 吨,占世界总量的 23.9%; 中国年产 14,000 吨,占世界总量的 16.2%; 阿根廷年产 6,200 吨,占世界总量的 7.2%; 巴西年产 1,900 吨,占世界总量的 2.2%; 津巴布韦年产 1,200 吨,占世界总量的 1.4%; 美国年产 900 吨,占世界总量的 1.0%; 葡萄牙年产 900 吨,占世界总量的 1.0%; 其他地区总量 500 吨,占世界总量的 0.6%。 全部主要产锂国家总量 86,300 吨。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锂生产国,在锂竞争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018 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各国抢购价值超过 50 亿美元的锂矿项目 。此外,中国还主导着锂离子供应链的精炼和电池制造。
相比之下,美国在 2020 年生产了约 900 吨锂,仅占全球产量的 1%,这部分是因为美国只有内华达州一个锂生产矿,尽管美国拥有世界第五大锂储量 750,000 吨,但开采依然是最大的问题。
自 2015 年以来,全球锂产量平均每年增长 27%。2021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翻了一番多,新车注册量达 670 万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高达 8.6%。这一增长表明未来十年锂的需求量可能会很大。
根据 S&P Global 的数据,预计到 2030 年锂需求将达到 200 万吨,这一需求将要求产量比 2020 年的水平增加 2,200% 以上。
05
全球各国动力电池产能竞争
据统计,到 2030 年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 9,300 GWh,比 2020 年的水平增长 1,600% 以上。
因此,各国发展包括电池制造能力在内的国内电池供应链变得越来越重要。
产能排名前 10 位的国家

2021 年,各国动力电池产能(GWh):
中国产能 558 GWh,占世界总量的 79.0%; 美国产能 44 GWh,占世界总量的 6.2%; 匈牙利产能 28 GWh,占世界总量的 4.0%; 波兰产能 22 GWh,占世界总量的 3.1%; 韩国产能 18 GWh,占世界总量的 2.5%; 日本产能 17 GWh,占世界总量的 2.4%; 德国产能 11 GWh,占世界总量的 1.6%; 瑞典产能 4 GWh,占世界总量的 0.6%; 英国产能 2 GWh,占世界总量的 0.3%; 澳大利亚产能 1 GWh,占世界总量的 0.1%。 其他地区 1 GWh,占世界总量的 0.1%; 全部的 706 GWh。
截至目前,中国在动力电池产能上是绝对领先的,拥有全球近 80% 的电池制造能力。
美国紧随其后,拥有全球约 6% 的电池产能。特斯拉和松下的 Giga Nevada 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年产能为 37 GWh,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厂。
欧洲国家合计占全球电池产能的 68 GWh,不过,匈牙利和波兰引入大型制造业也很积极,目前拥有 SK Innovation 和 LG Chem 等工厂产能排名前五名。
未来布局
根据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的数据,到 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制造能力预计将增加一倍以上。
2025 年,各国的规划产能(GWh):
中国:944 GWh,占世界总量的 65.2%; 德国:164 GWh,占世界总量的 11.3%; 我们:91 GWh,占世界总量的 6.3%; 波兰:70 GWh,占世界总量的 4.8%; 匈牙利:47 GWh,占世界总量的 3.2%; 瑞典:32 GWh,占世界总量的 2.2%; 法国:32 GWh,占世界总量的 2.2%; 韩国:18 GWh,占世界总量的 1.2%; 日本:17 GWh,占世界总量的 1.2%; 英国:12 GWh,占世界总量的 0.8%; 其他地区:20 GWh,占世界总量的 1.4% 全部:1,447 GWh。
从产能上来看, 中国继续领先的问题不大,但随着其他国家提高电池产量,其在全球产能中的份额可能会降至 65% 左右 。例如,德国的产能预计将增至 164 GWh,在短短四年内增长了15 倍。
预计到 2025 年,美国的产能将增加一倍以上,因为未来五年将有 13 家新工厂在美国投产,美国和中国在电池制造中的较量还会持续。
到 2030 年,全球电池工厂的锂需求可能达到 300 万吨,这需要比 2020 年生产的 82,000 吨大幅增加。随着美国等国家增加电池制造产能,未来新的锂原料可能在建立可持续电池供应链方面越来越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