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自特斯拉拉开汽车动力电动化序幕之后,这条电动化赛道的发展速度也如同闪电一般。赛段之初,除特斯拉外,大家都在为电动车动力焦虑,所以赛段初期,燃油车动力经常成为电动车的比对对象;再往后,电动车续航又成为大家最焦虑的地方,虽然有少量电动车续航已经突破一千公里,但与燃油车的补能时间相比,电动车确实占不到任何优势,关于这点,电动车仍在持续完善;后来,车辆算力又成为大家竞相对比的对象,燃油车在算力上本就不占优势,所以从算力部分开始,电动车开始了疯狂内卷;到现在,算力的追逐仍在持续,但大家又找到了新的竞争突破口,激光雷达。
那么,车辆上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到底代表了什么?它和智能化程度有没有直接关联?对消费者来说,激光雷达到底是先进技术,还是被厂商洗脑后的额外消费?
这场激光雷达之战,最先由小鹏汽车挑起,其P5车型搭载了两颗激光雷达;蔚来随后也宣布其ET7车型搭载了激光雷达;紧接着,威马、极狐、智己、沙龙汽车都宣布自己品牌下车型搭载了更多数量的激光雷达。
看到这里,我们隐约感觉到,激光雷达似乎已经成为新势力角逐市场的一项重要法宝。那么它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它真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么?
激光雷达的最大作用在于提高车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精度,有了激光雷达,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做的更安全,并能够迈向更高阶的驾驶辅助系统,甚至实现无人驾驶。这主要由激光雷达的特性所决定,激光雷达发射光束后,可探测周围物体形状、大小、速度、高度以及距离等多种信息,这些信息被收集后,有利于行车电脑对实时路况做出具体分析判断,从而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激光雷达工作示意图)
我们看到,新势力对激光雷达倍加追捧,但特斯拉并不为所动,埃隆·马斯克甚至公开表示“只有傻子才会用激光雷达”,这到底是为什么?因为激光雷达采集的信息范围非常广泛,这导致车辆需要有足够高的算力才能够在这些信息中提炼出有用信息。所以搭载激光雷达后,车辆芯片也必须跟得上脚步,否则搭载激光雷达的意义并不大。而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的应用又会导致车辆成本大幅上涨,这显然与埃隆·马斯克追求的目标有所不符。况且特斯拉目前采用视觉雷达与复杂算法的自动驾驶架构,已经能够满足现有自动驾驶辅助,所以在埃隆·马斯克看来,并不是激光雷达不好,只是现阶段使用激光雷达的成本过高,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到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最初的问题。激光雷达数量到底和自动驾驶程度的高低有没有关系?答案是“有”,但以现阶段芯片处理能力以及算法发展程度来说,就算激光雷达数量足够,算力和算法也不能做到对所有收集的信息有效处理,所以激光雷达数量过多的后果就是配置过剩。而配置过剩在算法完善后,可通过OTA升级,对车辆上所搭载的全部激光雷达进行利用。
这样一来,文章开头提到的其它两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激光雷达的数量和车辆智能化程度其实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它只跟车辆自动驾驶相关功能直接关联。目前,激光雷达确实能起到提高驾驶辅助系统安全性的作用,但消费者也不必为了追求先进技术而刻意追求激光雷达数量,毕竟现在的新势力在实现点对点自动驾驶时,不用激光雷达也能实现。而完全自动驾驶的实现还得依靠高精地图以及车路协同等多项信息开放,高精地图事关国家安全,就算开放也得是政府牵头。车路协同信息同样关乎城市安全,政府部门也绝不可能轻易开放。所以就现阶段情况来说,部分汽车企业的确存在将激光雷达数量作为营销噱头进行宣传的嫌疑,作为消费者,我们在购买之前还得擦亮眼睛,因为过度装备的激光雷达数量,不过是让消费者对未来技术进行提前付款。
总结
激光雷达对自动驾驶来说确实非常关键,但也必须和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视觉雷达协同工作才能做到效能最大化。所以单纯迷信激光雷达数量的做法并不可取。对新势力来说,它们的关注点其实也应该有所转移,不能以硬件配置论优劣,毕竟像高算力芯片、激光雷达这些硬件配置与主机厂并没有太多直接关系,它们大多有成熟的供应商。对新势力来说,重回软件定义车辆或许才是最该关注的地方,算法才应该是新势力角逐的核心,毕竟这些硬件配置都是为了给更高阶算法服务而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