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拆分,或独立,车企“练小号”蔚然成风。
从东风岚图,到上汽智己、飞凡,从吉利极氪、长安阿维塔,再到北汽极狐、广汽埃安、长城沙龙,近年来,国内各大车企陆续推出定位于高端的独立新能源品牌。
在电动化的赛道上,中国车企已经探索多年。无论是东风新能源、吉利新能源,还是长安新能源,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这似乎已成为过去时。
从早期推出多款油改电产品,再到纷纷成立独立品牌,车企们的思路也越发清晰。更名、改制,抑或谋求独立上市,国内 Top10 车企中,除却一汽、奇瑞和江淮少数几家,谁还没有自己的独立新能源品牌?
与“蔚小理”造车新势力们不一样,中国车企有着自身的优势与禁锢。这一次,他们不再以“油改电”车型简单试水,而是心照不宣地推出独立品牌,积极推进纯电平台产品,以满足市场化需求。这是他们寻求升级的契机?还是智能电动化赛道上的觉醒?
#01
分拆或独立,中国车企疯狂开小号
东风岚图打响了发展独立新能源品牌的第一枪。
2020 年 7 月,东风集团旗下全新高端电动品牌岚图正式亮相。当然,这一全新品牌是东风集团多年精心规划后的产物,一切都透露着新意。
岚图品牌发展模式焕然一新:东风旗下独立子公司,全面市场化运营,拥有全新战略、全新组织机制、全新商业模式、全新团队。
为了做好岚图品牌,东风集团宣布回归 A 股,登陆科创板,为岚图募集资金。数据透露,将有 70 亿元用于岚图项目,占据募集资金的 1/3。
岚图品牌的酝酿到诞生,对中国车企新能源布局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因为,这已经颠覆了以往任何一家中国企业的布局模式。
回顾中国车企新能源业务发展脉络,2015 年是重要年份。这一年来,有近 10 家车企相继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无论是北汽“卫蓝战略”,上汽“绿芯战略”,江淮iEV战略,还是吉利“蓝色吉利行动”,都以新能源汽车车型数量、销量占比、销量目标为基准,展示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径与决心。而后,各家企业也纷纷遵循既定的计划,向自己的战略目标迈进。
2020 年 5 月,竺延风一封给 h 事业部员工信引起轩然大波。至此,h 事业部的神秘面容浮出水面,这将是东风打造的全新事业部。h 事业部承担着东风品牌向上的重任,也将是东风倾尽全力打造的全新品牌。
就在东风岚图品牌之后,各家企业也以各种形式,纷纷推出独立品牌。
2020 年 11 月,广汽埃安从广汽新能源独立。2011 年以来,广汽集团就开启新能源汽车业务,2017 年正式成立广汽新能源公司。对于此次分拆,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则公开表示,彻底实现新能源品牌的独立,是进一步希望实现品牌向上。
另一边,吉利汽车力推的极氪品牌,也成为其转型的重中之重。2021 年 3 月,经历了五年密谋之后,靴子 终 于 落地,极氪汽车横空出世。极氪汽车由李书福亲自挂帅,安聪慧亲自操刀。极氪品牌也被誉为吉利“传统”与“新兴”的分界线。
2021 年 5 月,“长安蔚来”合作无疾而终之后,“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阿维塔品牌正式亮相。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 CEO 谭本宏明确表示,“高端品牌将独立发展,独立进行市场化运作,并且有独立上市计划。”
上汽集团则发展出智己与飞凡两大重磅品牌,以体现其发力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决心。
疯狂“开小号”,成为中国车企再次向新能源汽车发起冲击的新道路。这样的布局方式,也是前所未有的。为了做好这些品牌,车企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充分支持,从公司组织架构上进行全新变革,甚至在企业文化中也带来全新气象。
当然,车企的估值似乎也在这一轮“练号”潮流中,有着微妙的变化。标上传统标签的中国车企,正寻求提振新能源业务的道路,在资本市场有着一番新的作为。
#02
练号的意义:一条新的道路
回溯历史,中国车企发力新能源业务与造车新势力们几乎处于同步状态。
2010 年,新能源汽车被国务院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
2014 年前后,各企业陆续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2015 年集体发布新能源战略。与此同时,以蔚来为代表的互联网背景的造车公司,也陆续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一时间,市场上新能源造车企业高达200多家。
经过激烈的竞争之后,以互联网背景的造车新势力们脱颖而出,而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第一轮探索中,收获十分有限。
以吉利汽车为例,根据“蓝色吉利行动”,2020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吉利整体销量 90% 以上。吉利计划用 5 年时间,实现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彻底转型。最终,2020 年吉利旗下新能源车型总销量 6.8 万辆,占比仅为 5% 左右。
东风新能源、长安新能源亦如此。长安新能源除了奔奔 E-Star 产生部分声量之外,其余产品均没有掀起多大波澜。东风新能源产品,也沦为旗下出行平台专属车型,距离当年定下的宏伟目标相去甚远。
相比之下,造车新势力孤注一掷,从品牌、产品、服务、渠道等方面同时发力,反而达到了颠覆效果。按照汽车行业分析师石明的说法,“在产品方面结合智能化来颠覆,服务方面用新粉丝体系来颠覆,渠道模式用直营来颠覆。”
纵观吉利、长安、东风等在内的中国车企,转型决心明显,但是模式老旧。往往只是将新能源业务安插在传统板块之中,与传统业务抢夺资源,其机动性和创新性显然不足。
如石明所言,在新业务、新技术和新模式到来时,传统车企只是增加专有部门,把组织架构变得更为复杂。“根植于母体的新生事物,创造力、团队活力以及灵活性都将泯然众人。”
显然,按照原有模式发展新能源业务,已经行不通。石明指出,“传统车企的早期新能源车定位过于保守,体系过于陈旧。倘若要与过往做切割,启用思维全新的人才,组建崭新的团队,那么只能发展独立新能源品牌。”
特斯拉、“蔚小理”新势力企业的成功探索,给了行业机会和新思路。石明总结为,“等到传统车企反应过来,打算也利用起新势力的创新打法时,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年。”
而岚图品牌的创立,为传统车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指明了新方向。至此,中国车企们也纷纷觉醒,吉利极氪、长安阿维塔、上汽智己等“内部新势力”陆续登台亮相。
#03
练成还是练废,独立品牌如何避坑?
“独立出来是对的,股权结构的改变,治理架构的转变,管理结构的转变,为这些新能源品牌提供了开阔的发展空间。”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如是说。
独立新能源品牌的诞生有着积极意义。独立的运作模式,更多的资源倾注,都可以为这些独立品牌提供滋润的发展土壤。此外,在估值方面,独立新能源品牌摆脱了传统车企的束缚,避免了“左右互搏”的尴尬境地,更有利于资本市场发现其价值。
不过,就现状来看,与特斯拉、蔚小理们的阶段性成功相比,中国车企的“小号们”还难言成功。
截止 11 月,特斯拉中国连续三个月交付量超过 5 万辆。发展至今,特斯拉早已成为传统车企都不敢忽视的存在。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代表中,蔚小理均交出月销量破万的成绩,纷纷跨越所谓的造车“生死线”。
另一边,进入交付期的吉利极氪 11 月交付量为 2012 辆,但是围绕交付问题出现了各种纠纷。从“变相涨价”到“渐变天幕等标配变选配”,再到“800V 充电变 400V 充电”,极氪变相“割韭菜”的质疑声不断。
岚图汽车从 8 月交付量 408 辆,攀升至 11 月 1139 辆,累计交付量达到 3461 辆。作为售价 30 万以上的岚图 FREE,这样的交付数据,谈不上失败,当然也不算亮眼。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的独立新能源品牌,没有“蔚小理”跌宕起伏的创业故事,却依然带有浓郁的国企范儿、大企业病。与此同时,他们在向新势力学习的过程中,又面临着人才、思路、文化上的冲突。
方建华也指出,独立品牌并不是简单物理意义上的分离,“能不能独立运营,从血液、躯体上都发生变化,并且将来进入资本市场,这样才能有前景。”
而这,也正是这些车企“小号”面临的困境。按照汽车行业人士王敏的说法,拆分、独立,发展新品牌,意味着引入新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新血液。如今,“他们摆脱不了模仿者的命运,缺乏独创性是个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