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原创文章
管理
200 亿美元估值的极星 它的底气何来?是技术价值还是资本运作?
新出行原创 · 文章

一缕曙光,正在冉冉升起。也许前方还有一些雾霾,但是终究会被吹去,崭露闪耀。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好事多磨。其原意为,好的事情在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好的事情,它需要一些奠基,需要一些沉淀,需要一些被众人共同认知。

本文内容您将看到:
· 曾在欧洲打败特斯拉,而中国区销量在萌芽状态,为什么?
  -极星(Polestar)在过去市场份额低迷?放眼全球来看
  -是什么导致了极星在华销量仍在萌芽状态?
  -这一次极星拿出了诚意,消费者“买单”了吗?
· 布局底层建筑 一年一款车蓄势待发,划重点!
  -丰富产品线,战略调整,争做细分市场的 “LV”(Luxury vehicle)
  -尖端技术一个不少 前所未有的豪华阵容
  -先从三电说起,起跑线即是别人的中点线
· 上层数字化结构和直营模式 提升服务效率
· 极星的野心:2025 年实现毛利率 21.9%

9月27日晚,沃尔沃汽车旗下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极星(Polestar)宣布,拟与美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Gores Guggenheim进行合并上市,合并后企业估值约为200亿美元。

200 亿美元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理想汽车初上市前的估值约为 88 亿美元,小鹏汽车初上市前的估值约为 86 亿美元,蔚来汽车初上市前的估值约为 64 亿美元。哪怕是吉利汽车,估值为 285 亿美元。这意味着极星(Polestar)的估值接近于三分之二的吉利汽车还要多。

如此高的估值,是昙花一现还是物有所值?我通过三个点分析。

曾在欧洲打败特斯拉,而中国区销量在萌芽状态

极星(Polestar)是沃尔沃和其母公司吉利汽车合资的全球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总部在哥德堡,生产在中国成都。品牌的前身是一家赛车公司,专门为沃尔沃开发和销售性能套件和定制车款。

2017 年,极星 1(Polestar 1)发布,基于 SPA1 平台打造,成都工厂生产,一款售价在 145 万人民币的产品,定位于高性能新能源 GT 跑车,年产量 750 辆。2020 年,极星1的销量主供北美地区。

2019 年,极星 2(Polestar 2)发布,同年暨成都极星工厂竣工。极星 2 基于 CMA 平台打造,分别在中国路桥和根特工厂生产,中国路桥工厂年产量预计 180,000 辆,待用的根特工厂预计年产量达到 280,000 辆。

极星(Polestar)在过去市场份额低迷?放眼全球来看

从极星1 开始,极星品牌就是一个全球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产品覆盖全球、销量覆盖全球。不难发现,在极星内部的资料中可以看到极星2在 2022 年全球预计销量将推动品牌车系销量达到 65,000 辆。

据 New Atuomotive 提供的 DVLA 数据来看,2021 年九月的英国市场中极星占比是 0.9%,特斯拉占 21.8%。在瑞典市场,细分销量数据中,极星 2 销售出 188 辆,但是截至九月,极星 2 在瑞典的销量仅次于大众 ID.3。再给大家一个参考数据,极星品牌再欧洲截至 9 月的今年累计销量超过 10,000 辆。

车型 时间 地区 销量
极星全系 2021.09 英国 总 0.9%
极星 2 2021.09 瑞典 188 辆
极星 2 2021.Q3 挪威 528 辆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是极星的交付大年,2020 年 7 月开启欧洲交付,极星 2 在挪威和瑞典的新车注册数量分别为 504 辆和 284 辆,超过了特斯拉 Model 3,成为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同年,极星 2 荣获“COTY 挪威年度车”和“红点最佳设计奖”称号。

在中国大区,从销售端了解,2021 年的销量相对比较低迷,小三位数的量级在新能源汽车大军里面,的确比较尴尬。

是什么导致了极星在华销量仍在萌芽状态?

品牌仍在寻找适合的定位,现售两款产品竞争力偏弱,产品定价不断调整,产品新型号推出周期较长。

“叫好不叫座”,是目前极星产品的问题所在。下有吉利集团大军压力,例如极氪品牌订单的爆仓,例如几何品牌加推新品。中有沃尔沃品牌纯电动产品电气化变线,同一平台上快速衍生纯电动车型。上有特斯拉采取“价格”攻势抢量。

在 2020 年第四季度到 2021 年第二季度,将极星与“中国新势力造车”军团放在一起,极星 2 双电机长续航版本的终端成交价相比起蔚来 EC6 运动版的 368,000 元成交价,其实是旗鼓相当的。倘若和特斯拉 Model 3 中国制造的价格对比,这个价格差就更大了。

极星正正处于“夹心层”,虽然产品在本质上展现了品牌优秀的驾控乐趣、细腻的做工和用料等等,但是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消费需求很难“Pure(纯粹)”,消费者对价格与配置是非常敏感。

现在所看到的极星 2 新配置——单电机系列,其实已经是在 2019 年就立项在做的一款新车,但是一直到 2021 年九月才真正算是产品造了出来。这个时间缺口,对于“新势力造车”品牌来说,简直就是毁灭性的。但是对于极星而言,这是常态。

所以,在2021 年第二季度,也就是 2021 年上海车展上,极星一下子把价格区间从原来的 300,000 – 400,000 元拉低至 252,800 元起售,“单电机标准续航”和“单电机长续航”两款新车,并且“长续航”全系的电池容量加料不加价提升了 7 千瓦时(至 78  千瓦时)。之前被诟病的 400 公里 NEDC 工况续航,一下子提升到了 485 公里 NEDC 工况,而最长续航能达到 565 公里 NEDC 工况续航。并且在配置上,全系安全系统配置标配、基础硬件标配,并且在套件选装价格上也做了一定的“优惠”。

这一次极星拿出了诚意,消费者“买单”了吗?

为此走访了“极星空间”(国内 15 家,全球 45 家),店员表示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了,单店的订单数量从以往的月双位数,若车展可以到三位数。榨干这位店员的“水分”之后,与 此前月售单位数的尴尬局面相比,的确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在路上,极星 2 的能见度也在增加。

但是这远远不够,截至 2021 年五月,极星的销量在全国 167 个品牌中,排名 144 位,哪怕是近期随着“单电机版本”交付,单靠一辆车去支撑,其综合体量还是太少了。

消费市场可不是一个“试炼地”,极星急需要一场“翻身仗”,而这场战役,其实已经打响,这也是为什么资本市场认为极星值 200 亿美元的关键。

布局底层建筑 一年一款车蓄势待发

在招股书的第 11 页,至 2025 年,极星一共推出包含极星 1 和极星 2 共五款车型。在品牌定位上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高端、奢侈品细分市场,直接瞄准了保时捷 Mission E纯电动家族。拉开了与吉利、极氪、沃尔沃的产品定位,也意味着,极星在未来五年,剑指 40 万以上级别的产品体系,极星 2 将成为极星品牌中“最便宜的车型”。并且在产能上布局全球化生产,共 6 个海内外工厂相继启动,加快产品落地,奠定全球品牌的特性。

丰富产品线,战略调整,争做细分市场的 “LV”(Luxury vehicle)

极星 3,直接竞品对手锁定保时捷卡宴,也意味着这款车型的车长接近 5 米,宽 2 米,轴距超过3 米的中大型 SUV,也意味着这是极星向当下最热的 SUV 市场发起冲击。从背景信息来看,它将在中国成都和美国查尔斯顿两个工厂同步生产,基于最新的 SPA 2 平台打造,全新一代沃尔沃 XC90 也是基于该平台打造。产品亮点聚焦在尖端科技和极致奢华。

极星 4,将会是走量的一款运动型 SUV,直接锁定保时捷 Macan 作为竞品对手。要知道 Macan 纯电动也将会在 2023 年开始推出,这将会是 Macan 纯电动的最直接竞品,而不是特斯拉 Model Y。产品亮点聚焦在奢华和性能,并且搭载吉利和沃尔沃合作的纯电平台PMA 平台,也意味着它与极氪 SEA 浩瀚平台同根。从背景信息来看,极星 4 将会搭载 PMA 平台中的最高级技术架构,也暗示 800V 平台将会同时出现在极氪和极星两个品牌的产品中。

极星 5,这是极星品牌第二贵的车型,它的原型来自 Precept 概念车。它将承载极星品牌最尖端的科技,包含了无人驾驶技术、最新的通讯技术、车路协同技术以及最新的内饰材料,进一步升华“可持续”纯粹理念。

并且所有车型的纯电动续航里程都在 600 公里以上,不排除在电池技术成熟之后,续航里程有望达到 1,000 公里。从产品本质来看,极星 3、极星 4 和极星 5 都具备了非常强悍的硬件实力的,并且车型定位更加精准,捆绑了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作为对标车型。

在招股书第 12 页,有一句话值得我们的关注的是:

“Precept exemplifies Polestar’s design, sustainability and technology ethos, offering a preview of what to expect from other future Polestar models, including the PS3 and PS4.“

严格意义上来说,极星 1 和极星 2 是传承了沃尔沃的设计语言,一直被诟病的点。在极星 3 和极星 4,Precept 概念车的外观设计和内饰设计将会被重新定义,极星专属设计语言,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可以拥有一辆专属风格的极星产品。

尖端技术一个不少 前所未有的豪华阵容

分为三个维度实现,设计和可持续、三电和硬件技术、软件和智能驾驶技术。作为技术后盾的两家企业,沃尔沃和吉利给予极星完整的技术支持。

设计团队来自沃尔沃,车身架构团队来自英国考文垂,电池研发团队支持来自沃尔沃和路特斯,动力研发团队沃尔沃和吉利,智能座舱团队来自谷歌,自动驾驶团队来自沃尔沃自研和四位合作伙伴(Luminar、Nvidia、Waymo 和 Zenseact)。

这绝对是智能汽车行业里面非常豪华的阵容,这也是区别于“新势力造车”最大的资源体系,资源为王。

先从三电说起,起跑线即是别人的中点线

· 世界上最强大的后置电机之一,P10 电机

P10 后置电机的亮点是单体输出 450 千瓦功率,相比保时捷 Taycan 的 300 千瓦,或者特斯拉 Model S (非 Plaid 版本)的 375 千瓦,P10 的数值遥遥领先。结合前置电机,车型的综合输出功率可以达到 650 千瓦,结合轻量化的铝制车身,预计百公里加速时间在 3 秒区间。

为了迎合欧洲高速的工况,驱动力结构装备 2 级变速器,一方面是在匀速工况下降低能耗,另一方面是提升车辆最高时速。

电机整体尺寸为 36 * 50 * 64 厘米,比台式机箱的立方面积还要更小,装配所需要的空间更小,模块式应用在不同的车型上。不排除在极星 3 或者极星 4 会推出性能版(Performance)配置,以应冲击特斯拉性能版的尖客市场。

· 结合先进的电池技术

极星将定制属于自己的高性能电池,将负责自己设计圆柱体电芯,由沃尔沃和路特斯作为技术支持,大概率由吉利负责供应生产。

新电池迎合 SPA2 和 PMA 的 800 伏平台,并且可以在 800 伏和 400 伏之间匹配充电基础。电池容量在 103 千瓦时左右,对应 600 以上公里续航,支持 20 分钟内充电至 80%,约合 250 千瓦充电功率(相比极星 2 的 150 千瓦提升 67% 效率),支持 V2G 车对电网回充技术。

· 技术定制研发

以 Precept 为例,车身架构来自英国考文垂的研发中心负责,而三电技术来自沃尔沃和吉利整个供应链网络,软件研发(例如 BMS)来自极星。

极星没有采用“拿来主义”,在优越的技术架构上,进行了自我定制,进一步增强车型的技术匹配。

· 智能无短板,内外合璧的智囊团

从 2022 年 SoP 投产的极星 3 开始,已经搭载沃尔沃最新的“无人驾驶技术”,当前已经在北美、欧洲和中国开展技术验证与路测,深度匹配各个消费市场的路况。在明年上市的极星 3 上,具备完整“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策略方案采用沃尔沃自研,硬件和算法来自合作伙伴(Luminar、Nvidia、Waymo 和 Zenseact)。

控制域从原有的单片数量个,升级到整车数量级,覆盖驱动、智能座舱和感知硬件。并且实现整车可持续 FOTA(硬件体验可空中升级)。在谷歌 Android Auto 的支持下,极星 3 开始将提供完整的谷歌应用生态,对应原生的操作系统和物联技术。

· 建立技术金字塔,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在招股书 22 页中明确了沃尔沃和吉利对极星品牌技术支持的分界线。

沃尔沃更多的是承担技术设计、测试和验证、服务配套、制造能力和物流与供应链,吉利更多的是架构开发、采购、制造和物流与供应链。相互的优势结合起来,给与极星品牌技术奠基,也是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

上层数字化结构和直营模式 提升服务效率

数字化服务体系,从极星 2 开始,运营模式从线下转换到线上。覆盖用户试驾、购车、服务、售后整个与产品相关的生命周期。

营销体系采用直营模式,分为四种不同的线下体验。第一种是城市展厅,它坐落于城市的最中心位置,提供车辆租赁服务整合;第二种是完整的立方体,位于城镇或者工业区位置,整合销售和交付以及办公所需;第三种是交付中心结合极星空间;第四种是结合沃尔沃现有资源,整合线下服务体系。

在销售网络,从 2021 年的 14 个国家,拓展至 2022-2023 年的 30 多个国家,城市覆盖 800 多个,而终端网络服务点超过 800 个。

随着销售网络的扩张,预计极星产品在未来三年销量会呈现量级增长,2022 年至 2025 年的销量实现销量 450% 的增长。

极星的野心:2025 年实现毛利率 21.9% 

从几个维度分析下来,极星从 2022 年开始,随着产品竞争力的逐步提升,带动整个品牌的盈利。预期在 2025 年实现毛利率 21.9%,相比起“蔚来、小鹏、理想”当下的 19% 还要更高一些,但是相比特斯拉 22-23% 要稍稍低一点。

在招股书的第 34 页,结合第 35 页的固定资产支出与研发投入,可以看到在整体的研发成本上,沃尔沃和吉利给予了非常大的“摊分”,使得极星可以在 2024 年实现高倍率的毛利,盈亏页锁定在 2023-2024 年这段技术采用期作为转折点。

极星是一个汇集沃尔沃和吉利技术结晶的品牌,在产品技术层面采用定制化的使用,所以不会再承担非常沉重的研发投入压力,以及市场服务终端铺设的压力。这点是极星的一个很大的优势。用一句俗语来说:“依山傍水”。

战役已经打响 一战成名前还需要抓紧这件事儿

记得李书福在介绍极星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极星需要多点曝光,持续曝光。

进入 2022 年,“智能”不再是用户选车的唯一标准,价格体系渐趋理性带来的是用户更多的从“油车”切换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不是在于驱动力模式的转换,而是真正带来的综合体验升级,驾驶乐趣的升级、智能座舱的体验升级、时尚的标签。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 2021 年八月推至 17.8% 的高位,未来一年这个数值必然会翻至少一倍。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更多的人开始渴望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不同体验感受,更多的人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展现别具一格的品味。

极星真正想要坐稳 200 亿美元估值,首要做的就是推动品牌知名度,产品曝光度。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个品牌产品的核心价值,而不是通过“人云亦云”给出评价。

并且还要解决用户的补能以及用户服务两个维度的需求。

只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让这颗永恒之星持续发光,照耀我们前方的路,让品牌真正走出困局,走向未来。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