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撤销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这几天看到了欧盟 4 月份电动车销量数据出来了,让我很惊喜的是 4 月份销量最高的车型是大众 ID.4 、排名第二的是大众 ID.3 ,两个车型 4 月份的销量分别为 6251 辆和 4066 辆。
而此前一直霸榜的雷诺 ZOE 跌至第三,只有 3044 辆;特斯拉 Model 3 更是只有出乎意料的只有 852 辆。
这里简单的解释一下榜单上的统计数据来源,榜单上的数据统计的是欧洲 10 个国家的数据, 10 个国家分别是挪威、荷兰、西班牙、法国、德国、瑞士、芬兰、爱尔兰、瑞典、丹麦。
这份榜单引起了我的兴趣, ID.3 、 ID.4 销量这么高是什么原因?应该火爆全球的 Model 3 怎么反而只有 852 辆?
双方欧洲天下之势
关于特斯拉 Model 3 的销量原文是这么写的:
“ Of course, April is the first month of the second quarter, and the first month of the quarter is always Tesla’s worst (cars are mostly in transit). ”
翻译一下大意是:“ 4 月份是第二季度的第一个月,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都是特斯拉最难的月份,所有新车都在运输的路上”。
相当于 4 月份特斯拉销量只有 852 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大部分新车都在运输途中,来不及交付。
回顾去年以来特斯拉的销量表现,确实如此,每逢季度的第一个月,都是销量的低谷,只有几百辆,到了季度末达到了销量峰顶。
让我比较意外的是大众的 ID.4 和 ID.3 两款车型。先来看看 ID.3 ,从年 8 月份开始在欧洲交付以来,销量都相对比较稳定,每个月至少 2000 多辆,最高一个月达到了 9300 辆。今年前 4 个月平均也都维持在 3000-4000 辆左右。
再来看看 ID.4 , 3 月份销量为 3727 辆, 4 月份达到了 6251 辆,整个同比增速非常快。外媒原文也预测了,接下来的 5 月份 ID.4 的累积销量将进一步攀升,累积销量有可能达到第二,接近于特斯拉 Model 3 。
在经历了产能的爬坡之后,短短 2 个月 ID.4 在欧洲的销量数据已经取得非常亮眼的数据。随着大众的 ID 系列车型的不断增多,与特斯拉大有在欧洲双分天下之势。
两种造车理念
目前的全球电动车处于白热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经常用新势力和传统品牌来对目前的电动车行业做区分,其实这也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造车理念。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品牌的造车理念走的是更偏极客范的“智能化”路线。以大众为代表的传统品牌其实并不“传统,它的造车理念则还是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去做新的探索。
目前前者明显更有话题性,用户讨论的也比较火热。后者则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在舆论环境上的讨论相对较少,但目前的存量目标用户人群较多。
在整个电动车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阶段,其实这两种不同的人群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共存,对应的两种不同理念的产品也均有对应的受众和市场。就像欧洲 4 月份的榜单所体现出来的一样。
1、大众 ID :平台战略 安全品质第一位
2012 年,大众 MQB 平台的首款车型上市,在过去的 9 年时间,基于 MQB 平台大众迅速在全平台布局了几十款车型,助力大众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 MQB 的平台化概念后来被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跟随模仿,到今天对于汽车平台我们早已不陌生。
MEB 平台是大众专门针对电动车推出的一个专属平台,基于 MEB 平台未来大众将能快速的推出一系列纯电动车。目前国内在售的 ID.4 便是首款基于 MEB 平台的打造的国产电动车,而欧洲地区首款 MEB 车型则是 ID.3 。
在电动车领域,大众复制的是在燃油车那套已经被验证过的打法,基于平台化战略,快速推出多款车型覆盖不同的价位区间,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平台化的好处是衍生车型更灵活,同时成本也相对更低。用同一套质量安全标准,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过去的一段时间,新出行深度体验了大众这款车型,这是大众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诚意之作,无论是从整车驾驶体验、还是目前用户需求越来越强的自动辅助驾驶方面的体验,大众 ID.4 CROZZ 都是非常当打的一款车型。
虽然在智能化方面没有达到特斯拉那种较为激进的程度,但是基础的用户智能化需求也能够满足,而且提供的功能体验都做得比较完善,在此前我们做的与 Model 3 、宝马 iX3 的三车自动辅助驾驶对比横评 中, ID.4 CROZZ 的表现并不错。在国内智能电动车大趋势之下,我个人认为 ID.4 CROZZ 是一款被低估的车型。
举例来看,大众 ID.4 CROZZ 在语音交互和触控交互方面的表现都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触控交互方面,大众虽然也采用了实体键,但并不是按压式,而是触摸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盲操作。
语音交互也能覆盖日常用车的大部分场景,例如导航、播放音乐等功能。
常规的各种交互方面也不输一般的电动车,再加上后续还能 OTA,所以大众在智能化方面的未来可期。
一汽大众 ID.4 CROZZ 还是秉持着“德系”的造车理念,每一项测试都有严格的标准以及测试流程。每一项新功能的推出都需要做充分的测试验证,对用户负责,不允许推出带有不符合安全理念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大众 ID.4 在 2021 年还获得了世界年度车大奖的总冠军,这已经是大众品牌的车型第五次获得此项殊荣了。
如在电池安全方面, ID.4 CROZZ 的电池包试验项目达到了 197 项,而国标要求只有 18 项。这 197 项严苛的测试项目里面有不少项目的测试标准都比国标更加严苛。
例如针对电池包的机械冲击测试,国标要求是 Z 轴一个方向、冲击加速度为 7g 。而大众的标准是 X/Y/Z 三轴都做,冲击加速度是 30g 。
另一方面, ID.4 CROZZ 严苛的标准还体现在要求同一个电池包通过所有的测试,而在国标中允许不同电池包完成不同的测试。这种对安全的执着也正是对德国品质的一脉相承。
2、特斯拉:第一性原理 极致智能化
特斯拉又是另一种造车理念,著名的“第一性原理”。基于此理念在造车过程中会迈出很多相对比较激进的步伐。就比如像此前的 NOA 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刚推出的时候这个功能使用起来非常的激进,使用时的“冷汗指数”非常高。
后续经过多次的不断升级迭代,该功能才慢慢的得到优化,“冷汗指数”有所下降,但平时使用起来还是很“吓人”,特别是对于第一次体验的人来说。
但这种情况对于大众来说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多年积累的造车经验以及安全标准,不允许有这种置用户于不确定的危险场景的情况出现,在大量推出新技术之前都是相对比较谨慎的。
另一方面,特斯拉追求的是极致的性能和智能化体验,这是特斯拉的最长板。全球领先的自动辅助驾驶、全球最先做到的整车 OTA 升级、曾经是全球加速最快 / 续航最长的电动车。这系列“全球领先”的标签以及马斯克的个人魅力,吸引了全球一大波充实粉丝。
随着更加“亲民”的特斯拉 Model 3 的推出,特斯拉开始向下层市场扩展。这部分用户大多是慕名特斯拉品牌标签而来,对极致智能、极致性能的关注度不高,但对的“汽车”属性要求更高,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一直以来都被吐槽的做工问题以及质量问题,包括之前爆出的天窗漏水、中控黑屏死机、车身钣金接缝不齐等等。
极致的性能目前来看也还存在有一些争议,特斯拉 Model 3 标准续航版目前的 0-100km/h 加速时间为 5.6 秒,性能版为 3.3 秒。特斯拉把这种原来在燃油车里面属于跑车级别的加速体验下放到更广泛的受众区间,过去发生的种种事故或许也说明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果用木桶效应来比喻的话, ID.4 CROZZ 是一个每块高度都很齐平的木板组成的水桶,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桶内空间来装水。特斯拉则是一个有很长木板也有很短木板组成的水桶,虽然木板长,但是装的水反而不多。
喜欢 ID.4 CROZZ 的用户会说,这个水桶虽然在个性化方面差点意思,但在实用性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整体非常均衡。而喜欢 Model 3 的用户会说,我欣赏的就是这个木桶那独一无二的造型,最吸引我的就是那块长板。
100 个人眼中有 100 个哈姆雷特,个人喜好这事没有对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两种造车理念也没有对错之分,目前都有属于自己的大量受众。
全文总结: 短短两个月,在 Model 3 遭遇交付困境的时候, ID.4 迅速占领欧洲电动车销量的榜单,好产品都能收获消费者的订单。欧洲的消费者更像是目前国内“沉默的大多数”用户,对于“汽车”的属性要求更高, ID.4 相对来说更对味。 Model 3 依托着特斯拉的品牌效应,依然也能收获大批用户,但短期来看运输交付还是一个问题。
特斯拉 4 月份在国内的销量环比下滑比较严重,目前还不清楚是否会受“刹车门”事件的影响。回到国内市场,目前 ID.4 CROZZ 在国内已经开始交付了,作为大众品牌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ID.4 CROZZ 接下来在国内市场预计会有很不错的销量数据,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