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雄逐鹿之际,上汽的另一高端代表「智己汽车」也在今年迎来第一次历练,这也是它的首次现身,并正式命名为智己 L7。
点击这里,加入「新出行-智己交流群」,与更多车企大佬、工程师、媒体编辑一起交流。
纵观中国新的汽车市场之中,我们不难发现新势力车企与传统车企的变革看似在求同中共存,但也需要在多元与充满想象的汽车时代中赋新存异。
过去我们接触了来自传统车企大众首次转身带来的 ID.4 产品,而当国内传统车企变革时,又会带来什么?
目录:
一、智己设计美学:利用“简”深寓科技之“繁”
二、巨幅连屏可升降 构建沉浸式座舱
分界线:解读智己构建的智能生态体系。
三、深挖底层硬件的攻守道
1、iO “原点”平台
2、域融合中央计算数字架构
3、视觉感知硬件与可拓架构
三、硬件搭建地基,智己想要这之上盖什么?
1、实现全车OTA
2、建立 SOA 软件架构 用户可自定义融合场景
3、IMOS 交互系统
4、智能驾驶
四、打造用户关系强关联 反哺数据
五、总结
一、智己设计美学:利用“简”深寓科技之“繁”
伴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科技改变的不止于软件与硬件本身,而是赋能于产品的里子到面子。
而面子也同样作为里子的镜子,更多的车企借助此来诠释新的品牌智能之道。
L7 追寻的是原生的演绎,相比我最初看到它的样子已经有了更多取舍,剔除了许多冗杂的外观饰件与网状结构,采用了更为简约式镜面外观。
而最具冲击力的是搭载于前脸的智能 DLP 日间行车灯,利用夸张的线条与前脸的曲面形成对比,带来视觉冲击力与辨识度。
而作为智能交互系统,DLP+ISC 能够带来多元的交互功能,例如路口等待读秒、交通礼仪提示后方车辆减速等候、投射生日祝福等、用户自定义场景以及 车主 OTA 可共享场景等。
但受限于当前道路法规,对于车辆的灯管语义当前尚处于法规限制内,在用户自定义场景下还需要提交申请,待审批过后才能实现用户共享。
而车身侧面设计重点集成在了车辆的后尾部,后轮拱上方采用了宽肩线设计,配合溜背式的风格更具运动感,同时也兼顾了风阻系数表现,风阻系数为 0.21。
尾部设计则融入了悬浮式与一体式风格,尾部也与前脸配合 ISC 系统,带来更为多元的交互性。
值得一提的是 L7 除了美学设计上的兼顾,在空气动力学性能上下足了“功夫”。例如在前风挡的夹角仅为 25.9 度,而配合溜背式造型以及降低车身高度,带来更具性能的驾驶体验。此次 L7 还采用了双向 12 度的后轮转向系统以及 CDC 电控减震系统。
二、巨幅连屏可升降 构建沉浸式座舱
围绕 L7 座舱内部展开的是一块 39 英寸的连屏设计,以数字仪表与中控屏糅合成一体,其中数字仪表与中控屏分辨率为 4320*720,而副驾屏分辨率为 1920*720 ,可实现智能升降。
而位于驾驶舱中部的控制屏则采用的是 12.8 英寸的 AMOLED 屏,分辨率为 1888*1728。
而由于此次拍摄车辆的原因,我们未能坐入车辆做详细体验,只能在车外部拍摄,我们也结合官方的视频素材提供给大家参考。
以下为座舱内部实拍细节。
而前后排座椅的材质则选用德国巴伐利亚州半苯胺小牛皮,带有白色缝线与打孔设计,头枕处还嵌有智己的品牌符号。
车内门板以及中控屏出都取消了实体按键功能,采用了触屏式的交互设计。另外新车采用了电动开闭系统,包括电动与电吸门。
除了设计,我们也抛出一个当前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智己如何演绎智能?又会带给我们哪些体验?
三、深挖底层硬件的攻守道
当智能化变革之际,势必是硬件技术发展下所驱动的。
1、iO “原点”平台
此次也是智己首次对外公布其全新纯电平台,该平台适用于轴距 2800~3200 毫米的轿车、SUV、MPV 等多种车身形式;包括兼容四驱、后驱及轮毂电机等多种驱动方式。
此外该平台下还可以支持无线充电、140kW 快充以及电池快换的方案。
目前 L7 目前将全系标配 93 kWh 电池包,续航里程为 615 公里,动力性能输出参数为 400千瓦/700牛·米,百公里加速时间为 3.9 秒。
另外 L7 量产后将会搭载无线充电的方案,最大支持 11kW 的充电功率,另外配合自动车可以实现车辆与无线充电面板的对位。而对于外界顾虑的无线充电存在异物等干扰问题,目前智己采用了一套活物与金属异物探测的系统,当出现异常时将会采取断电。
2、域融合中央计算数字架构
过去传统的 ECU架构通过多个 ECU 布局来控制车内的设备,而各个 ECU 之间同样缺乏关联性,更不提拓展性,甚至对软件开发也带来局限。
当前主流的架构是特斯拉率先开启的中央集成式的电子架构,通过不同板块的集成来集成管理,并通过软件升级实现功能化更新,智能化系统与软件定义的时代正在到来。
而智己汽车采用全新一代的域融合中央计算数字架构,并融合了四大域控制器来解决控制难题。包括IPD 智驾中心、ICC 计算中心、ICM 座舱中心、IMATE 伙伴等。
而为此智己也分别匹配了不同算力芯片来解决各个域控制器的算力要求。
伴随着新的通讯与交互能力,上汽也通过借助 TTTech 多芯片实时数据交互和 1Gbps 以太网通讯作为骨干网,使其能够真正的“跑起来。
3、视觉感知硬件与可拓架构
智己也搭载了一套以视觉为主的感知方案。
感知硬件上有 12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高精度IMU、高精地图的方案。
此外智己也有一套兼容激光雷达软硬件架构冗余方案。支持英伟达 Orin X(500~1000+TOPS)和两个激光雷达的升级能力。
但我个人猜测,这将会后续 L7 的另一款升级产品,现款达不到后装的能力。
所以当前 L7 还是采用了英伟达 Xavier (30~60 TOPS) 作为辅助驾驶的主芯片。
三、硬件搭建地基,智己想要这之上盖什么?
当硬件真正跑起来后,又能够带来什么呢?
1、实现全车OTA。
我们熟知且最简单理解的的 OTA 能率先实现。
有了硬件的布局以及解决了域控制器的通信能力,那硬件就可结合车辆感知、分析能力,针对场景来优化控制策略,实现推送更新,提高用户智能化体验。
这也是迈入软件定义的第一步。
2、建立 SOA 软件架构 用户可自定义融合场景
而 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指的是面向服务的一种全新架构。
有硬件基础,如何在软件上“下功夫”呢?
实质上在软件与硬件之间存在着“隔阂”,而 SOA 可以简单理解成将过去无序散乱的各网状结构,梳理成有序、可相互独立与联系的新结构,打破其中的矛盾以此来解决核心问题。
SOA 内部核心涵盖多个服务体系,各服务体系之间通过相互依赖最终提供一系列的功能。一个服务既可以独立于系统之中,当然也可以承担通用化网络调用的服务。
据智己官方数据,其在利用功能跨域融合下,能够实现 1000+ 智慧融合场景。
例如包含山路场景、减速带、运动模式下以及车内乘客识别等全场景,系统会自适应适配不同路况对 CDC 电控悬架系统、座椅、空调、升降屏等调节,以此来匹配不同场景需求。另外类似小憩、迎宾、看护等场景,通过用户的自定义与习惯也可以进行不同组合。
3、IMOS 交互系统
车内构造的是一套三连屏以及一个控制屏组成的智能座舱系统。
其中数字仪表、中控屏以及副驾驶屏集成在一个 39 英寸的 Incell 屏中,并且可以通过不同场景实现分屏升降。
而作为 IMOS 独立的操作系统,智己则可以利用多屏实现更多交互。
4、智能驾驶
有了感知硬件等基础,智己围绕着建立了一套 Data-Driven(数据驱动)技术路线。
智己同样也需要用户的数据积累,利用车端数据传输至云端。
通过自动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算法迭代的方式落入到车辆终端返还于用户,而用户的驾驶习惯、对道路的识别与采取的判断决策等,同时也在为车辆做新的数据,如此达到一个循环的算法闭环。
智己还未提供具体的开发数据,目前数据的回流训练,可以在十天内将预测算法轨迹精度的性能提高 42%。
而 L7 将率先实现点到点的领航驾驶 Door to Door Pilot,包括高速领航 HW NOA、城市领航 Urban NOA、记忆泊车/唤车以及代客泊车 AVP。
目前据计划智己将在 2021 年底部分道路实现点到点全场景,而在用户在不同的城市道路使用 AP 累计数据,通过技术回流持续训练系统,并在 2022 年实现更多区域的零接管。
四、打造用户关系强关联 反哺数据
在智己股份权益上,目前智己汽车注册资本 100 亿元。其中上汽集团出资 54 亿元,持有 54% 的股权;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各出资 18 亿元,分别持有 18 %股权。智己汽车另外 10% 股权将划分为 5.1% 的 ESOP(核心员工持股平台)和 4.9% 的 CSOP(用户权益平台)。
而对于用户而言,智己希望借助用户平台权益回馈用户反馈,以此达成一个数据循环,最终打造一个用户强关联关系。
五、总结
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将成为我们新世纪的一场汽车变革,也正逐步重构我们的出行方式。
而这其中所历经的是传统汽车的转型求变,同时也是“新旧”势力中对创新思考的“攻防战”。
两者都正对新的智能元素以及用户关系做新的定义与新的思考。
而对于上汽而言,智己成为上汽抢占高端向上的首座高地,其集过去设计、制造与用户关系之大成,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市场竞争与新用户关系带来的挑战。
而关于上汽的这场“智能博弈”,最终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呢?相信时间会给予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