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首页推荐
文章
管理
日产 Ariya 与大众 ID.4,正面对抗还是携手共进?
文章

很多人并不知道,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面向私人市场规模化交付的纯电动车,是 2009 年日产发布的 Leaf 聆风。然而此后超过十年的时间里,这个“第一”在日产体系里一直都是“唯一”,直到 2020 年 Ariya 的出现。这款日产 CEO 内田诚口中“在对的时机推出对的车型”,对于日产究竟意味着什么?日产又看到了怎样的机会?

2020 年,一个清晰的信号是,跨国品牌开始发力推动主流消费市场的电动化进程。从大众 MEB 产品即将交付,到丰田以 e-TNGA 平台打造纯电动车型,再到通用基于 Bolt 的电动化技术延伸产品线,跨国品牌要证明,燃油车时代的优势市场,到电动化时代依然属于自己。

日产 Ariya 同样是这一路线下的产物。只不过,在日产当前亟需扭亏为盈的境况下,这款全新的纯电动 SUV 无论是对日产自身的转型,还是未来的市场地位,都具有战略层面的另一层意义。

2009 年发布、2010 年上市的聆风来得很早,在 2018 年前也一直是全球平价电动车的旗帜,十年时间里销量达到了50万辆。但是 2016 年 4 月上市的特斯拉 Model 3,同样也在 2020 年超越了 50 万辆销量。显然,以技术赋能,增加单车溢价能力,提升日产的盈利水平,已成为包括 Ariya 在内所有日产新车的方向。而 Ariya 作为十年来日产的第二款电动车,更承担着肩负未来的重任。

▎电动+智能,Ariya有哪些新技术?

在日产执行副总裁中畔邦雄眼中,日产有两大技术支柱,一个是由纯电动和 e-POWER 增程技术组成的电动化技术,另一个是以 Pro PILOT 为代表的智能驾驶技术。而 Ariya,当然必须是日产最新技术的集合载体。

Ariya 采用的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专为为电动车打造的全新 CMF-EV 平台,并非此前猜测的基于第二代聆风的平台开发。它的前后轴重量分配为 50:50,同时提供两驱和四驱版本,其中四驱版本首次应用日产开发的 e-4ORCE 双电机技术,能够根据驾驶者意图、路面状况实时分配前后电机的扭矩输出,实现更好的车辆动态控制。

从参数来看,搭载 87kWh 电池的长续航版 Ariya 可以在 WLTC 工况下达到约 600km 量级的续航能力,属于同类车型中第一梯队的水平。四驱版 Ariya 最快 0-100km/h 加速能力为 5.1s,也是主流以上水准。

而在智能驾驶层面,Ariya 也搭载了日产最新的 Pro PILOT 2.0 智控领航技术。这项技术于去年 7 月在全新日产Skyline(日版英菲尼迪 Q50)上首发,其将高精地图导航系统与辅助驾驶功能相结合,实现在高速公路上双手脱离方向盘的单车道巡航,支持特定条件下的变道、超车,还能够辅助自动驶出匝道等。

从功能上看,Pro PILOT 2.0 与特斯拉 Auto Pilot 为同样的水平。不过,受限于中国对于“放手驾驶”的法规制约,以及对高精地图应用的相关约束,Pro PILOT 2.0 还未在日产的国产车型上搭载。不过,采用类似解决思路的通用SuperCruise 系统,已经在凯迪拉克国产车型上搭载,意味着从法规层面已经有了合规的适应性方案。

日产 CEO 内田诚曾表达过一个很接地气的观点:中国消费者变聪明了。这个聪明体现在竞争的激烈、技术的进步、消费人群的迭代,让新车必须具备足够的亮点与诚意,才能在存量时代抓住用户。

这也是为什么日产会在 Ariya 上一口气将日产几乎能够量产的最新技术悉数配备,也是为什么在新车发布前后,日产在中国有了一系列本土化研发与采购的动作。日产计划到 2023 年在中国市场 23% 的销量为电动化车型(包括纯电动与e-POWER 增程电动),此时优化产能、优化成本、加快电动化本土化进程,是日产应对业绩亏损、从谷底攀升的重要依托。

▎跨国品牌的主流电动车攻势

“我迫不及待想在将来将这款优秀的车型引入中国市场。”日产 CEO 内田诚的这一表态,充分体现出日产急于要在中国电动车市场树立存在感。

拥有同样想法的显然不止日产一个。大众 MEB 平台首款国产车型 ID.4 将会在今年十月正式由南北大众分别亮相。有趣的是,ID.4 的产品定位、车身尺寸与 Ariya 几乎完全一致。两者都代表了各自品牌下最新的设计语言与技术趋势,也都不约而同选择了主流 SUV 市场这个合资品牌的优势领域作为突破口。

参考 Ariya 在日本约为 500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33 万元)的售价来看,两者在国内上市后,势必也会对 20-30 万元的合资纯电动 SUV 市场发起冲击。

如果说,ID.4 是大众在电动化时代的途观,那么 Ariya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日产在电动化时代的奇骏。只不过随着时代的迁移,各自的造型、科技都有了与时俱进的飞跃。

日产曾以启辰晨风的名义借壳国产化了初代聆风,但是高达 26 万元以上的指导价以及品牌号召力的不足,让晨风在2016 年宣告停产。此后,由东风日产以本土化思维打造的轩逸·纯电,尽管售价降至补贴后 16 万元左右,但在家用轿车市场激烈的竞争下,也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但从聆风到 Ariya,日产开始向更高端的电动车细分市场要利润。

30 万元以上的电动车市场,仍然是特斯拉与传统豪华品牌的天下,10 万元以下的电动车市场,则被一些特色与品质兼具的小微型车占据。中间的主流中产电动车市场,仍然是现在的强势品牌占据最有利的地位。而主流的 SUV,也成为几乎所有合资品牌在电动车市场的切口。

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燃油车的动力系统更换为电驱动系统,主流消费者不会买账。那些油改电的过渡车型,甚至可能连过渡的任务都无法完成。此时,谁先能拿出高品质、新技术、长续航、带有鲜明品牌特色的原生纯电动车,谁就有可能填补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空白,就有可能引领新一轮主流市场消费导向。

大众用 MEB 首先在 2020 年出牌,而日产 Ariya 预计也会在明年进入中国市场。这类电动车,既会是中国车市存量时代下新的增量突破口,同时也会逐步承接原有燃油车市场的份额。当特斯拉用 Model 3 这样的走量车型开始覆盖 25-30 万元市场时,主流大厂们更加寄希望于能够用全新产品牢牢构筑护城河,守住在燃油车时代的优势市场,并让其平稳过渡至自己的电动车领域中。

特斯拉不可能通吃,主流大厂们也理应有巨大的生存空间。

▎写在最后

如今是日产相对困难的时期,除了销量与营收下滑的压力,加快车型升级速度、变革组织架构、妥善处理与联盟成员的关系,都是日产必须直面的问题。但正因如此,日产也在重新审视“技术日产”这个标签的意义与价值。

日产的前瞻技术储备与布局,一直都走在全球前列,但是如何让技术的理念转化为市场份额,如何“在对的时机推出对的车型”,更加考验产品规划与市场洞察的战略眼光。因此,万千希望于一身的 Ariya,就是日产给自己的一针强心剂。

也许主销车型的升级换代依然需要时间,在此之前过分在意销量的得失并不必要。相比之下,如何根据本土化需求开发产品,并实现运营的锐化和决策反应的加快,才是日产更多新品投放之前,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