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然而,自 2011 年左右,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 Flag 受 4G 移动互联刺激开始飘扬以来,到如今,汽车用户对车机的基本诉求与现阶段车机能够实现的功能,依然存在着不少的矛盾,车机系统的所谓“智能化”、“网联化”也存在畸形发展的趋势。
那么,汽车用户到底需要怎样的车机系统呢?
不可否认,就车机系统来说,互联网土壤最肥沃的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汽车市场不仅孕育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的 AliOS、AI in Car 等车机系统,也有像吉利 GKUI,比亚迪 DiLink,长安 In-Call 等主机厂自主研发的车机系统。相比合资、豪华品牌在车机系统上的保守,中国汽车品牌对于车机系统更加开放,并且结合本土化的应用场景,已经让车机系统成为新车不可或缺的产品卖点。
在用户需求的刺激下,车机系统在中国多点开花,甚至可以称为野蛮生长。步子大,也就造成了发展脱离需求的情况,由“满足需求”、“引导需求”演变为“填喂需求”的“畸形”车机系统。
1. 车机做手机:优势在哪里?
汽车是比较特殊的移动终端,从现阶段驾驶安全而言,这块“第五屏”并不允许所有注意力实时在屏幕上。而目前部分基于 Android 操作系统或以同样底层架构开发的车机系统,在传播上往往都会以“无缝匹配百万安卓应用到车辆中”作为重点。
从对消费者的价值角度而言,他完全可以认为一块安卓平板作为自己的车机中控,甚至可以坐在车内用车机系统刷抖音、玩荣耀。然而冷静下来想一想,姑且先不论车机的使用体验——绝大部分车机系统的核心处理器比起同时代手机就是“上古时代”产物——这些功能根本都无法在车辆行驶时使用。而如果把车停下,又有谁不会拿出手机而却用车机刷抖音呢?
2. 炫技的“智能”:语音控制车辆硬件
越来越多的车机系统,能够实现语音控制车辆硬件的功能。比如:打开车窗,打开雨刮,空调温度调低两度等。笔者至今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抬手就能完成的升降车窗动作,需要依靠反复几遍“您是要打开车窗吗?”“确定!”这样无厘头的人机对话来实现。
一方面目前的车机系统对自然语义的识别仍然存在误差,另一方面从发出语音指令到系统执行的过程,由于处理器的落后,需要等待的时间过久。这些功能更多地是车机系统标榜“智能”的“炫技”功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而言,消费者承担了这些功能的研发/制造成本,却得到鸡肋到几乎不会使用的实际体验。
那么,面对不同年龄层、不同用车需求的复杂结构汽车消费人群,究竟怎样的车机系统,才会是汽车消费者觉得“好用”的系统呢?
我们尝试将汽车消费者对车机的基本需求,分为三个层次,逐层递进,代表着不同车机依赖等级的汽车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
第一层需求:无关驾乘的娱乐化需求
最基础层次的需求来自车载娱乐系统最原始的功能,比如听电台、播放音乐等功能。就好比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底层的“生理需求”一样,这几乎是每一个汽车用户必需的功能。而对于目前仍然占中国市场大多数的 old-fashioned 汽车用户而言,他们搞不懂复杂的智能操作系统逻辑,对新兴科技带来的体验也不感兴趣。
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让驾乘过程中有音乐为伴,就足够了。
第二层需求:辅助驾乘的功能性需求
“辅助驾乘”是车机系统的核心。相比车机系统带来的娱乐化需求满足,车机系统辅助驾驶员更安全、高效的驾车,意义更为重大。
因此,大部分汽车消费者,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年轻消费者,对于导航、倒车/全景影像、泊车辅助、语音输入、远程救援等功能的依赖更加强烈。
汽车消费者对于车机系统的第二层需求,是绝大部分用户希望能够拥有更好体验的需求,比如:地图信息是否及时更新、导航是否拥有个性化设置、全景影像是否显示清晰、语音输入是否反应迅速,识别度是否深入等等。第二层需求的细节,是消费者关注车机系统的开始,也是判断车机系统好坏与否的关键。
对于车企来说,即使有很多成熟的供应商能够直接掏出上述需求的解决方案,但这类需求仍然有大量的进步空间。真正深入用户,收集每个使用环节的细节问题,才能更好的优化使用体验。
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部分豪华品牌的车机系统是更加领先的。相比中国汽车品牌,豪华品牌的车机系统略显保守,但部分设计细节,尤其是在用户实际操作的体验上,更能体现对于用户使用场景细节的考量。比如奔驰在 2019 年 CES 上发布的新一代多媒体交互系统 MBUX ,其在方向盘两侧设置的按键,可以让用户双手不离开方向盘的情况下,分别控制全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屏幕,让驾驶员“不脱手”来操作车机。
第三层需求:提升驾乘的拓展性需求
这层需求相比上一层更加深入,车内用户可以利用车机系统实现娱乐化、资讯获取、工作提升等等方面的功能。不仅仅包括目前一些车机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比如天气查询,股票咨询查询等;还包含未来大部分车机系统的潜在可能性,比如智能支付,车辆信息交互等等。
而用户另一个潜在需求在于,很多高级车型会在后排安装显示屏和多媒体操作系统,以满足后排乘客的需要,但是鲜有车型会考虑副驾座乘客的车机需求。
难道副驾座乘客就只能和驾驶员共享一块中央屏幕吗?当然,最直白的解决方法就是像理想 ONE 那样把屏幕贯穿于整个中控台,让车内每一位乘客都能获得独享权。而在此之前,一个蛮巧妙的方法就是像捷豹 F-PACE 那样利用不同的反射,让主副驾座在同一块屏幕上看到完全不同的内容。
但不管如何解决,这层需求将会是未来车载系统的主战场。在自动驾驶以及无人驾驶应用之前,更加注重效率和体验的新生代汽车用户,将会是这类需求的重要推动人群。
写在最后
至少在目前,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最好的车机系统,仍然是……
如果将车机系统从汽车整体剥离开来,我们目前对车机系统的满意程度远不及汽车本身。并且车机系统相比目前已经非常成熟的 PC、手机操作系统而言,无论是功能还是性能都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再加上车机系统的应用场景受到驾驶时多种条件的限制,车机系统难以满足汽车用户的需求也在所难免。
因此,车企在讨论“汽车用户到底需要怎样的车机系统”时,需要深入到用户的使用场景中,从细节中摸索需要优化和改善的点,并且与此同时,也要让车机系统功能从“填喂式”向“引导式”转变,帮助用户梳理并养成使用习惯,才能做出最符合用户需求的车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