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
特斯拉独特的品牌魅力和伊隆·马斯克的人设
-
创新的交互体验:横向大幕、无仪表设计、方向盘滚轮、极简内饰风格、物理按键最少化

-
汽车行业独特的软硬件一体公司:快速更新的车辆软件、自主研发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OTA升级
-
领先的三电系统:高密度的新版锂电池(新版松下21700电池),优秀的电耗指标,长续航(基于比NEDC更严格更真实的EPA标准,综合续航为354/498km,),出色的加速性能(0-96km/h,时间5.1s-5.6s)
-
车身结构设计惊艳:车顶除了两根横梁之外,从前引擎盖一直延伸到后尾厢,几乎全部被玻璃覆盖,最具通透感的掀背轿车;最出色的行李厢空间(前引擎盖+掀背尾厢+尾厢内部隐藏空间

-
特斯拉可能在今年宣布进入中国本地生产,国产版的价格竞争力更强的Model 3最快能在2021年开始交付(存在不确定性,也可能直接国产Model Y,而不是Model 3)
-
早期进入中国的Model 3需要依赖北美工厂出口,而北美工厂的制造遭遇了很多困难,目前每周产量刚提升到2000台以上,但依然低于最初目标速度
-
因为需要优先交付北美市场,中国市场的实际交付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
不要因为它采用“两厢车”设计就以为这是一台小车,实际上全长和宝马3一样,而空间实用性也很不错,非常适合单身或者小型家庭使用

-
沃尔沃汽车的新高端子品牌,只生产新能源车,全球限量,每年生产500台
-
跑车造型,外观带有沃尔沃风格,但更加前卫


-
基于沃尔沃T8的插电混动系统,后轮双电机,最大功率输出600马力,保证了超跑的性能输出,同时纯电最大续航可达150km
-
与沃尔沃品牌独立运作,将会建立直销渠道
-
Polestar的定价无疑会受到市场的质疑,虽然有沃尔沃作为技术基础,但是直接冲击保时捷911超跑的定价,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
「公路飞行」汽车咨询团队曾经在之前的分析中展示过,沃尔沃2017年在华单车均价只有31万人民币,售价最高的车型进口XC90成交均价在65万左右。这说明沃尔沃品牌目前可能还不具备吸引百万级预算消费者的能力
-
直销以及创新的售后服务,例如上门服务、融资租赁等会是亮点,这类模式也许不适合传统成熟车企,但对于全新的、高端的polestar来说,有资本和空间去尝试


-
机械性能强大:百公里加速4.4s,百公里刹车33.8米
-
全尺寸6座SUV:电动车中空间表现最好的一台,目前只有百万级的Model X与之接近,每一个座位都有充足的空间;6座版比7座更好的一个地方在于年检更方便
-
Nomi机器人:横向大幕、无仪表设计、方向盘滚轮、极简内饰风格、物理按键最少化

-
女王座驾:通过超长的滑动导轨,前排副驾驶的妈妈更容易照顾后排的孩子们
-
全铝车身: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全铝车身技术的中国汽车品牌
-
独特的长链条零售体验:在大城市内布局了高大上的直营店,自营车辆保险、换电、加电、上门取车送车等衍生服务

-
ES8和Model 3一样,都遭遇了“难产”的考验,目前最大的挑战是生产供应。这对全新车企来说,其实是可预见的风险之一。可以理解,但是时间不等人,消费者手中的购车上牌资格,也不等人。
-
ES8定位瞄准了高端的特斯拉和相对低价位的荣威、BYD、北汽等本土品牌之间的空隙地带。在这个地带原本只有宝马i3和腾势等极少数纯电动车。从这个逻辑来看,ES8似乎进入了一个蓝海市场,但实际未必如此。别忘了宝马5系PHEV、奥迪A6LPHEV、大众辉昂PHEV、荣威Marvel X等产品实际上也会成为ES8的潜在对手。

-
自营服务的服务体系很重,对消费者体验会构成非常积极的因素,也能帮助品牌塑造很好的差异性。但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撑,这就像京东做快递、亚马逊做自营电商,都是好事,但需要持续的金钱和非常的耐心。
-
中高端电动车采用“换电”模式,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充满挑战。

-
价格实惠:当前国内紧凑级纯电动SUV的“地板价”(EX5标配补贴后11.23万,上汽荣威ERX5标配补贴后19.98万,北汽EU400补贴后13.79万)
-
丰富的续航选择:提供三种续航等级,覆盖不同的需求(综合工况300km/400km/460km)
-
比传统车企更重视智能化:可旋转车内大屏幕、车外玻璃投影、Super ID系统、OTA升级,让EX5在智能化和全车交互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
较高的性价比:在同类型产品当中,比起北汽EU系列,EX5有更强的配置、科技感和内外饰质感;而比起荣威和BYD的相关产品,EX5则有更低的价格和相对高的续航里程
-
虽然威马汽车一直强调自己有很强的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但实际上它们只是在新创公司中相对领先,但不可能比BYD和吉利这样的传统玩家更强。所以供应链不是威马EX5可以低价入市的最关键因素
-
EX5的定价刷爆了新能源汽车业内的微信朋友圈,本质原因还是初创公司敢于牺牲一定的利润,放手一搏,希望抢占市场先机。用低价打压对手,无论在销量上还是融资上,再通过后期的规模化效应,促进内部经营水平。
-
EX5是威马的第一款作品,可能是为了最快速度入市,并且降低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产品设计方面相对采用了较为成熟保守的方案,并不强调极致和创新。对于一部分非常热爱汽车的朋友来说,这可能是一种遗憾。但对于只是想买到一款便宜的、实用的电动车的消费者来说,可能反而不是。
-
就像传统燃油车,EX5的销售生命周期可能是5年,在这个漫长周期内,这款在设计时按照“Just in Time”思维打造的产品,其竞争力老化速度,可能是一个风险点。

-
年轻运动的外形设计:X形状前灯组、贯穿式尾灯、俯冲式前脸设计、运动轮毂,一起构成了有活力的外观造型
-
内饰主打科技和交互:内饰仍在保密阶段,未正式开放,但从之前透露的信息来看,会标配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和15.6英寸悬浮触摸中控。交互设计方面显然大量参考了特斯拉的成功经验。
-
基于小鹏1.0版本的迭代作品:小鹏1.0版本定向交付超过200台,在设计、制造、使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用于产品的设计更新。最终交付给用户的小鹏汽车G3量产版,将比1.0版本有较大的提升。
-
自动驾驶:G3可实现功能全面、适应中国本土场景的自动泊车。硬件上,配置了双目前向摄像头、双目侧向摄像头,四个环视摄像头,三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两个舱内智能摄像头,一共25个智能感应设备。硬件的充足配置,将为后续OTA升级提供空间。
-
车顶360°摄像头:这是小鹏汽车的首创功能,其实际的应用目前还不能清晰得知。
-
小鹏汽车G3目前尚未将完整产品向市场,而是在1.0版本之后,不断调整产品。这不是汽车行业的套路做法,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优化产品,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是一种态度。
-
很多专业人士会质疑小鹏汽车G3车顶的摄像头,认为这是“伪需求”。对此,何小鹏先生本人提醒大家,诺基亚当年最早给手机配上15万/30万像素的摄像头时,很多人也这为这是伪需求,显然照片质量远远达不到一般照相机的水平,很多人说手机就是“打电话发短信,没有必要带上拍照的功能”。
-
小鹏汽车把核心的差异化,押宝在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上,从目前来看,自动泊车技术体现了一定的效果,但后续能否有更丰富的竞争力,还需要看产品生命周期中OTA升级能做多少加法

-
突破性的交互方式:50英寸的超宽大屏幕,方向盘中置触控屏,可旋转前排座椅(我们了解到,这些概念车中的核心体验,将在量产车中保存)

-
时尚的内外饰造型:符合智能电动车趋势的融合式设计(一款结合MPV元素的SUV产品),内外饰的设计语言,不强调传统豪华,而用更新的未来设计语言来定义新式豪华

-
自动驾驶技术:量产实现L3级自动驾驶,同时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升级的硬件潜力
-
相对合理的定价区间:在打造一款富有魅力的中级电动SUV同时,努力坚守补贴前30万的定价策略
-
拜腾这家公司的管理核心特别有意思:两位德国汽车大牛在中国资本的协助下,在国内创业。其中一位是宝马全球副总裁,全面执掌过专注新能源的宝马i品牌;另一位在中国生活的20年,普通话比部分中国人更流利更标准,有一位中国太太,掌舵过宝马中国的营销,还做过英菲尼迪中国的总经理。
-
两位德国Boss带领了一支非常专业的外籍&本土核心团队,包括前宝马、特斯拉等品牌的设计师、供应链专家、数据安全专家、工程专家、营销专家等。很多创业车企的早期核心团队聘请了很多高级的职业经理人,但拜腾主要招募的都是在同一类型岗位持续工作超过20年的业务大拿。
-
目前我们还只能看到拜腾的概念车,但这台概念车是可以驾驶的,可见拜腾绝非PPT造车。但概念车毕竟还不是最终的量产版,最终的产品实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拜腾前卫的作品,是本届北京车展新能源车的最大亮点之一,但后续也将考验本土供应链的整合能力。
-
拜腾在上市节奏上,比最先出牌的三家车企(蔚来、威马、小鹏)晚一年,是压力也是机遇。如果能拿出更好、更成熟的产品,时间就不是问题。例如,苹果推出触摸屏手机比速度远不如诺基亚早,但反而迅速获得了市场。

-
具有科技感的内外饰配置:外形采用封闭式前脸设计,充满科技感以及空间实用性的内饰设计
-
额外电池组的设计理念:在保证基本续航里程的同时,不配置过多无用的电池,让车主自主选择在需要时搭配额外电池组来加大续航里程(大约额外100公里)

-
行业领先的“上钢下铝”搭配方案:MAS电动车平台的材料应用可以在车身轻量化的同时确保良好的车身强度以及安全性

-
爱驰U5的单电机加上不算高的续航,决定了这款车会走性价比路线,贴合大众需求
-
2700mm左右的轴距以及内部空间的优化,会是除价格以外的差异优势
-
钢铝结合车身会使得续航里程得到优化,同时避免生产以及维修成本过高
-
上市时间较晚,如何后发制人,还需要爱弛团队出奇招

-
前脸搭配细长的LED显示屏,车主可定制个性化车标、名称
-
三屏联动:12.3英寸的液晶仪表盘,15.6英寸的可旋转中控屏,外加16.4英寸HUD,打造科技+豪华的内饰氛围

-
对开门设计有助提升产品的未来感
-
对18年底上市时间感觉到有些疑虑,因为奇点与北汽新能源的战略合作发布不久,可能会借助北汽新能源进行代工生产,自己在安徽和苏州的工厂,正在建设中。无论走代工合作,还是自己建厂,显然都需要非常多非常多的时间。如果要在18年底上市,现在生产线应该已经是100%OK的状态,但北汽新能源的生产线真的可以如此灵活的生产一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吗?
-
内部的三个大屏会是产品的主要卖点,但实际体验如何还有待实车来验证,尤其是16.4英寸的HUD
-
今年年初的北京首家体验店正式开业,开始提前为奇点收集客户线索。如果距离上市的计划日程还非常早,提前收集线索的转化率是非常有限的。

-
超跑定位,全碳纤维车身,百公里加速4.6秒,最高时速200公里/小时
-
上一台国产的所谓超跑是“美人豹”,仅在是市场上坚持了3年,这款如此高价的K50不知道能在市场上存活多久?

-
???
-
这两年的上海和北京车展上,正道汽车每次都大手笔布局展台,并陆续带来了好几台不同的高端概念车,算的上概念车产出大户,但就是不见量产车,其定位和背后的仰融一样神秘
-
另外,据我打听到,正道未来的量产车价格在十万到数十万美金不等……打算卖给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