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作为摄影师,同样也是双擎车友会的会长,近年来也拍摄了不少汽车的摄影作品。
和以往拍摄人物作品的手法类似,一直保持着对拍摄方式的个人特点,并没有所谓顺应讨好某些人或群体的评判标准和喜好,而根据自己的看法进行“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创作,其中一些点滴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所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就是对自己给予一些定向甚至是局限。
一、有一部分是我个人主观上给予局限,例如其中两个特点:
1、就是只拍摄自己身边的车。就是仅拍摄身边朋友和车友的车,不会为了昭显作品高大上,用一些所谓物质档次去提升作品显示度。平时常见很多摄影师朋友都是必须借来超跑和豪车,或者个性越野车和改装车,配个火辣女郎,让片子昭显档次。这方面,我只能承认我确实没啥档次,我拍的都是出租车级别的货儿!因为我本人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不管自己还是身边认识的朋友,也都不是什么开豪车开超跑的,我拍的都是一些价格便宜其貌不扬的汽车,主要就是我们车友自家的买菜车。所以都是混动车型!
2、局限于静态拍摄。也就是说,基本上不用平面图片去表现所谓汽车的动感。例如常见的一辆飞驰在山路上的汽车,似乎就是汽车摄影的标配?可能是吧!但在我的拍摄范畴里,就不会有这样的画面。
至于问我为啥?只是我个人不喜欢而已。我不觉得一张图片能把所谓动感表现得多逼真,哪怕是那种常见的车身很清晰,背景都是展现快速的拖影,轮子也是快速转动的拖影,我都觉得很假,没有实质的动感可言,还不如用摇晃镜头拍摄剪辑一段视频来得真切。
某些用于厂商的官图,甚至是在影棚里面拍的静态图片,然后后期抠像放到环境图里面,再把轮子做成正在转动的拖影。说白了还是得以车身形态和质感光影为最重要需要表现的因素,如果采用抓拍行进中的汽车寻求所谓动感,往往无法让车子处于最佳的光线和形态角度时被迫按下快门,所以为了车身完美而牺牲实拍,而用棚拍再通过后期特效实现成品。
而我拍摄汽车还是像拍摄人物和静物照一样,以质感光影为主,对环境的氛围更为看重。在合适的场景内,一辆停住摆好POSE的汽车,车身在光线照射下质感闪亮,是我最喜欢拍摄的画面。

毕竟,对于我这种城市里面的小市民,无法到达或获得一些高大上环境的使用权。例如各种汽车广告的图片经常来自国外的海滨盘山大道;又或者在市区霸占绝佳路段,把马路封闭专门用于拍摄;又或者在风景秀美的地方呆上几天,等到天朗气清和风阵阵的时候才开拍。这种都属于大投入的拍片资源,不是我等爱好者可以染指的。我只能找一些不会对道路造成拥堵,不会被交警和城管过来干涉,不会被违章监控摄像头拍下,不会被保安驱赶的地方,并且,同时要满足我对环境画面的要求,然后等待最佳的光线到来,寻找最适合的光影反射角度,然后咔嚓几张。其实要满足上述条件,还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啊!!
因为条件的不容易,所以对拍摄结果要求也相应降低,但不管怎么降低,也是要必须守住这几个最后的要求:
1、画面需要交待环境,要拍出场景照;
2、环境需要有足够的景深;
3、在足够景深的环境里,不能有太多杂乱景观。简洁规整是追求的方向。哪怕是一些城市花圃围栏,都最好不要有。也是因为这样,所以我很少去一些什么公园里拍照,因为感觉太多杂七杂八的东西;
4、环境要有光影;
5、拍摄的主体是汽车,车身要有质感。不能看上去车子是泡沫的材质。
其实上面说了这么多,也只是延续我一贯拍摄人物图片类似的手法。我只是把一个人换成一台车而已。例如我拍摄的人物图片,几乎不使用外模,也不是什么名模,这跟没有名车豪车一样,我也从不在影棚里面拍摄,因为我喜欢场景照,汽车的质感和人物的皮肤都有同样的要求。只不过,人物场景照可以根据主题需求,选择很多有杂乱物品的地方,但汽车图片需要突出主体并无剧情,所以暂时没有这个需要。
本人以往的各种作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个人摄影空间进行交流:http://my.poco.cn/id-2982519.shtml http://www.moko.cc/ironhide/
说了一大堆废话,以下开始用一些图片来表述一下刚才所说的拍摄理念:
环境照,主体必须置身环境之中!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去挖掘符合心目中标准的各种环境!因为需要简洁统一,方便营造光影,所以有较密集树木的地方,往往成了选择的对象。也相对比较容易寻觅到!!











画面中如果有配角,那当然是合适的配角,才允许它存在。
如何才算是合适?没有统一标准,对于作者,当然根据画面主题来定。
例如,以下两张的配角都同样是环保出行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