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飞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新鲜的驾驶体验,但其背后是否衍生出很多未知的信息安全问题呢?
此外,汽车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能源业内的是否有相关法规来保障车企和消费者权益?话不多说, 来看看近期车圈热搜盘点 :

一、比亚迪长沙工厂已停产整顿
最近几日,比亚迪长沙工厂曝出的环保风波引起广泛关注,附近居民长期饱受刺激性气味的困扰,奈何刺鼻性气味实在太严重,至此众多业主纷纷站起来维权。
5月8日,长沙政务公众号“长沙发布”发文表示,“针对群众反映比亚迪雨花区工厂气体排放相关情况,长沙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相关专家,进驻比亚迪雨花区工厂展开调查。”

据知情人透露:“工厂目前已经在进行停产整顿。”对于比亚迪方是否存在违规排放行为,我们理性看待,静等调查结果。
二、小鹏因“格式条款”被处罚,专家:判处不合理应纠正
前段时间,小鹏车主与北京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产生消费纠纷,因协议内容最终由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确认,故仲裁需要相约在广州。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当事人与北京消费者签订汽车销售合同,利用“格式条款”约定异地仲裁,侵犯消费者权益,增加消费者维权成本和负担,于4月12日,对北京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决定处罚:警告,罚款3000元。
由于此案件处罚结果存在争议,诸多法律界专家于5月9日以“小鹏汽车被行政处罚案”为视角,在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举办专家研讨会。

其中,有专家认为,多年前就可以线上远程仲裁程序受理及处理,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整个仲裁程序。反观,仲裁不一定就限制或削弱了消费者权益,更别说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 侵害消费者权益”。
同时也有专家认为该处罚存在下位法违反上位法的情况,处罚依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虽现行有效,却只是行政规章,而不是依照层级更高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依照以上专家的看法,此次案件的处理确实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小鹏成为跨区仲裁事件的“冤大头”
在这个多元化背景下,各路专家展开的研讨会,不仅让我们知道行政执法者一定要审慎依法行事,还让我们知道法律的保护不是向一方倾斜,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经营者也需要保护。
三、特斯拉上海工厂再次暂停生产
据报道,5月10日上午消息,知情人透露,特斯拉上海工厂周一因为供应链问题停产。在此之前,特斯拉上海工厂曾经因为当地疫情关闭22天,后于4月19日部分复工。但短短几周后又再次停产。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还不清楚特斯拉的供应链问题何时能够解决,也无法判断复产时间。

现阶段受疫情影响,供应链问题成为汽车发展最大的“拦路虎”,虽然供应链受阻的问题是短暂的,但从侧面也反应了自产自销的优势,以及车企能否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的快速反应。
四、高合行车记录仪疑似泄露隐私,官方发表声明
某知名汽车博主爆料高合汽车中的“车车互联”小程序,可以通过查找其他高合车主,连接到对方车辆,查看、读取行车记录仪内容,疑似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5月7号,高合汽车发表声明: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数据安全及用户隐私保护,始终严格遵守国家及各地方部门关于信息及数据安全各项规定,用户数据安全均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要求。该功能设置了多种保护措施和确认措施,无任何存储。出场时默认关闭,不存在泄露用户隐私,请广大用户放心。

如今网络那么发达,似乎消费者就无隐私可言,我们都知道手机有很多软件程序会“偷听”,记录你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而这个“车车互联”小程序即便需要弹窗确认才能开启,但思来想去,这个功能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意义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