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文章
管理
OTA吐槽及动能回收内在逻辑的猜想(上)
文章

先说吐槽:驾驶质感没有升级前好,电能回收、电门、功耗逻辑变得难以捉摸。

这篇不讨论电门、电耗,只推测动能回收的内在逻辑,看看大家有没有同感。仅以我车为例(动能回收设置为中间档位),开了两三天,总结如下

  1. 电量在500km以上,接近满电时,动能回收极弱,约等于没有;
  2. 电量在400~500km,动能回收弱,但偶尔会变强;
  3. 电量在100km以下,动能回收很强,很明显的拖拽感。

我最开始以为电量就是影响动能回收强弱的因素,但仔细想想事情没那么简单:

如果电量是影响因素的话,在400~500km时为什么有时候弱有时候强呢?这说明电量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

会不会和车速有关?在剩余100km的时候我是在省道上跑了40km左右,车速在65-80之间,拖拽感明显;满电之后大都在市区跑,车速很少上55,动能回收几乎没有。

综上,我得出的结论是:随着电量和车速的变化动能回收效果也在变化!也就是说,速度一样的情况下剩100km电和剩400km电的动能回收效果是不一样的!动能回收是动态的!会随着车速、电量变强变弱!

这样确实会让续航变得更准确,但是却增加了上手难度,也让驾驶变得更累,比如:上午驾驶动能回收很强,所以中等距离可以让车自己停下;下午电量、车速的变化导致动能回收也发生了变化,如果还按照上午的习惯很可能发生事故

简单说:升级前我知道在什么距离松油门而不用踩刹车,现在是松油门后时刻观察动能回收力度,力度轻,刹车得随时准备着;力度大,随时补一脚油门,又因为电门调教,我又得准备刹车

结果就是:刹车和电门踩的更频繁,驾驶员更累

写到这儿,我其实感觉影响因素其实远不止这些,电门、动能、电耗这三个因素应该是互相影响的,逻辑应该不仅仅是我猜测的那么简单

我感觉这大概率是有的人感觉动能变强有的人感觉动能变弱的原因

你们对这次动能的逻辑有什么猜想?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