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伊斯坦布尔机场立马转机安塔利亚,所以找个地方歇歇脚。

餐厅门口就是警察局,看着怕怕。

看到中文的广告牌,也是有点亲切的,不过不是太明白为什么要把中文写得大大的。

在国外机场,刷鞋的地方很重要,往往都是人流集中的地方。

和首都 T3 的钟比起来,还是这种有点味道吧。

杂志好像和国内也差不多,特别是时尚杂志,就那么几个集团了。

虽然也是阴雨天,但和北京比起来还是通透些,这里就是土航的大本营了吧。

空中的云还是很厚,后来还下雨,但在国外遇到晚点的几率确实比国内小多了。

又飞了大概 2 个小时终于到了安塔利亚,这样的垃圾桶很是可人。

导游先带我们去吃个团餐,导游是一个在土耳其的新疆人,挺好的老大姐。

先上了主食,感觉有点新疆馕的味道,配着番茄汤。

后来又上了一条鱼和一些糙米饭,味道还行。

团餐老板的院子里,还种植着柑橘,这里纬度和中国很多地方类似。

还有葡萄,没尝不知道甜度如何。

远处的地里,看着有点棉花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从小就五谷不分。

无论在哪儿,机场总是汽车厂商的宣传要地,下面的卖点,您看懂了吗。

好像石榴和橘子是这里的特产,后面还见到很多次石榴的身影。

饭后我们去了一个古城,土耳其的车感觉大众,法系和韩系车为主,现代和起亚在这发展的不错。

这在古时候应该是一个剧院,站在下面的时候,确实挺震撼。

这是辛苦爬上来后的感受,感觉国外对这类的保护并不是那种圈养,不让你靠近,当然也和素质有关系。

上面有一个一个的垛口,看着有点像现在的 VIP 包房。

也有一些类似的房间,看着像囚房。

即便是数百年过后的今天,站立在这里,依然能感觉到当年的雄伟。

大多数游客还是欧洲,他们对当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是比我们兴趣更高。

建筑的细节其实还是挺不错的,而且大多石材,比中国的容易保存。

类似的雕塑都完整的保留了当年的模样。

土耳其有很多特色饮料,特别多的是苹果茶,粉状泡开即可,那2个东西应该是罂粟壳吧。

又是一车一车的石榴,可以榨汁喝,挺不错。

在土耳其的整个行程,基本都是大巴,有点小累,但路途风景还行。

偶尔也能看到国内的奇瑞,长城等车。

加油站的老大爷也有点凯末尔的味道,后来我发现,这里的男人中年了都这样。

土耳其还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橄榄油,棉花啥的都很发达。

在途中,遇到一个卖水果的小店,导游特意停下来,让我们休息一下。

同行的小伙伴还和人讨价还价,估计效果不太好。

我们又到了另外一个古城遗址,各位请原谅,时间过去有些年月了,我实在记不清当年去的古城名字了。

其实昨晚我也查了很多土耳其旅行的资料,但很难对上号,除了以斐所那样超级有名的以外,其他的古城真心很难从照片里分辨出来。

我的小同伴回来后,说在土耳其的几天,大多是“圆明园”之旅,我觉得还是比较贴切滴。

不过从现在的遗迹来看,当年确实还是挺牛 B 的。

现在遗迹的修复也是一个问题,大多都没太动作,原样保留在那儿。

植物也和当年的遗迹一起共存,这里的古城基本不怎么收门票,有一些仅仅收一点点费用,和国内差距很大。

遇到一只可爱的狗妈妈,正喂奶呢。

在这里,我们吃的团餐基本都类似这种,但有烤鸡什么的,肉还挺足,团友有重庆人,带了老干妈,这是我们全团福音。

一路上,这样的风景很多,有点类似美国西部片的味道。

晚上,我们在安塔利亚住下来了。

古城还是挺有味道。

这就是地中海了,不枉来了一次。

城里有很多制作土耳其地毯的店铺,价格还挺贵。

这里的电梯和国内不一样,是从 0 楼开始算的,常常搞的人头晕。

这里很多有轨电车,感觉整体风格有点类似于 90 年代初的中国。

很喜欢这种开阔的大景色。

上集就用一张我很喜欢的独树做结尾吧,下集我们去了棉花堡,伊斯坦布尔,海峡等地方,更有意思一些。
大家可以期待我的下集!在当年,去土耳其旅行的中国人其实不多,大多是过去工作的。当年在那边有很多的新疆人,由于他们的语言基本能相通( 导游告诉我的,不知道具体咋样 ),过去的人很多,上次国内的事件,土国还对我们强烈不满。
不谈政治,单看风光,这里是一种很独特的伊斯兰风情,和凯末尔当年推行的世俗化政策有关系,还是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导游和我们说,土耳其是一个典型的藏富于民的国家,整个国家并不富裕,但人民的生活其实还可以。
好了,我们下集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