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知乎“问答汽车新十年”专题里回答了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如何看待未来十年纯电动汽车市场?
知乎热议
01
节奏感:政府早于企业,企业早于先锋用户,先锋用户早于大众
中国政府从 2010 年就开始大力补贴电动车,推动车辆领域的新能源化了。
政府的视角比商业企业一般会早几年。 因为政府相对不追求短期盈利,更看重长期价值和整个国家、产业的价值。 企业追求的是短期盈利和自身个体经营的价值,特别是职业经理人需要考虑自己任期的成绩。
所以中国政府的动作,其实比中国的车企早很多,2010年的时候,中国各个车企,无论自主还是合资,其实都不想做电动车,属于被政策推着上马。BYD是唯一例外,不是因为王传福觉悟高,而是因为BYD是电池起家,杀入汽车的门外汉,不豪赌电动车的话,BYD汽车永远当不了大哥,只能做小弟。大洋彼岸的马斯克是同样的道理。
电动车始终不温不火的发展。 到了2015年左右,由于特斯拉和蔚小理等一批国内外新造车势力进入国内,推动了一波投资热潮。 这波投资热潮是18-19年开花结果的。由于上面说了,传统大车企有燃油车的利润和基本盘,对电动车是心猿意马,所以做出来的产品不走心,价格也很高。
荣威ERX5这个车,在蔚来ES8上市前一年,指导价是20多万。同规格的燃油车才一半的价格。这就是一个缩影。
新势力一登场,顶着整个社会的不信任和批判,但却吸引到了先锋用户的青睐。 这一小群先锋用户并不罕见,他们也是当年最早买iPhone和小米1的人,当年最早买魅族MP3和索尼CD机的人,当年最早买大疆无人机和扫地机器人的人。这样重复的一群人,成为了最早买Model S、ES8和小鹏G3的群体。
这群先锋用户的典型画像是: 有一定物质基础、教育水平比较高、消费上追新、可以承担消费上的选择风险 (比如买了罗永浩的锤子T1,他们也不会后悔)、 精神上比较特立独行 (一般人是别人都买什么他就买什么,这群人是最好他买的东西别人大多数买不起或者不敢买)。
到了2021年,新的分水岭出现了,先锋用户开始过渡到大众主流用户。 今年的一个时代特点就是,很多根本不懂电动车、不认识李斌何小鹏、不知道什么是自动驾驶算法和芯片算力的普通用户,开始入场了。我和团队采访了上百名用户,其中不少人就是这样的情况。
这些人和过去买帕萨特、CRV的用户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他们当年买帕萨特的时候就不知道什么叫涡轮增压、缸内直喷、通风刹车盘、也不懂ESP的工作原理。今天他们继续无视BMS电池管理系统、漠视NEDC的科学解释,更不关心李斌谈的用户企业和马斯克说的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
02
大众主流用户,为何始于2021年进场?
这群人为何选择今年开始出手电动车,而三年前不买电动车?我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这群人的内心戏。
1.看到隔壁老王和同事小张都买了,听说开着挺好,电费才加油成本的几分之一。
身边见过5、6个认识的人买了电车了。这些人都异口同声的说:「开过电车,就回不去油车了」。莫非燃油车真的像诺基亚手机,已经是老土的东西?
2.媒体天天谈电动车,都谈了十多年,这两年越谈越多,看起来真是大趋势啊。
连那个三四年前被狂批狂喷的美国特斯拉、还有中国的蔚来。居然都没有破产,还成了超级明星公司。看来电动车是真行。喷子才是时代车轮面前的螳螂。
3.过去几年一直黑电动车的媒体和KOL,黑不动了,自己也开始买电动车了。不然以后没客户了。
4.BBA和大众们,都开始积极制造和宣传电动车了。
如果春江的水不暖,鸭子应该是最先知道的。如果拜登瘫痪了,那么川普应该是最先知道的。如果电动车是傻逼,那么燃油车企业应该是最先知道的。但现在连燃油车企业都开始全力搞电动车了,那么将要被历史淘汰的,当然是燃油车了。
5.稍微花了一点精力,研究了一下电动车。
「哇瑟,驾驶好快啊!和保时捷差不多快啊!哇瑟,不要购置税啊!一下省了几千上万的!哇瑟,大城市送绿牌啊,又省了几万!哇瑟,我家/公司正好有充电桩,算一下电费一年比油费省一万元呢!哇瑟,这些电动车造型就是科技炫酷时尚智能的化身啊,和我的油车一比,真的好像苹果对比诺基亚啊!」
03
今年的电动车大爆发是昙花一现,还是高潮前的前戏?
当然只是前戏。
很多人没有看到一个朴素的真相:你去问100个开电动车的人,95%以上会告诉你, 他开过电动车后,就不太开燃油车了,更不会再买燃油车。
这一个事实就说明, 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转型,是一个单边转化,是不可逆的。 这不是不同基因的斗争,而是更符合时代的新基因和老基因在斗争,前者会逐步替代后者。只不过新基因自身的完善和外界对它的认知,需要时间。
现在的真实状态是,电车已经是比油车更好的终端产品(上面的简单真相说明了这一切), 制约是民众对电动车这个陌生新事物的潜在恐惧怀疑,充电设施的不完善,电池成本还偏高。
这三个因素都会随时时间不断倒向电车。尤其是第一个因素,也就是人心。人心只有相信你和不相信你,从不相信你很难转变为相信你,但一旦转变,也很难转变回去。
过去的三年,就是中国人从不相信电动车集体开始转向相信电动车。 今年这一历史性转变就会初步完成,明年会盖棺定论。
有人会说,现在纯电车的渗透率刚到17%,还是少数派,你怎么敢说是初步完成?答案很简单,大家可以回去翻一下,从17%的中国人有宽带PC上网到普及上网,从17%的人买了智能手机到普及智能手机,从17%的中国人家里有彩电到普及彩电,分别需要多久的时间?
改革从来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但辽沈战役都打完了,淮海战役快要开始了,离解放全中国还要多久呢?
知乎大V、清华博士@张抗抗告诉我,根据国家的规划,2025年的充电桩将是现在是十倍数量。你相信这个规划的落地吗?
我信。我在上海的感受是,2021年的公共充电体验已经比2018年好出好几倍了。到处都是充电桩,快充更是替代了慢充成为了主流选择。
当我开车到安吉这种长三角的县级单位时,看到新建国营加油站里也插了几根快充桩了。
04
纯电动车的普及难点在哪里?
答案是10-20万区间。
现在的市场是两头大,中间小。20万以上,体验驱动的市场,电车已经初步证明了能打败油车。Model 3、ES6、汉打败同级别的明星燃油车,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10万以下,成本驱动的市场,电车也已经初步证明,车的成本和用车成本都可以比油车低。五菱Mini一个车就完成了这道证明题。
现在比较难的是10-20万区间。这个区间目前做网约车没问题,要说服普通老百姓下单还比较难。 网约车只要车价合理、空间OK、电费便宜、每天午饭时快充一次,当天能保证300km左右的纯电里程,车辆残值的吃亏少于电费节约就可以了。网约车不追求面面俱到,本质上是个专用车,是个偏科生。 10-20万价位的私人购车老百姓其实比买四五十万的车的用户更挑剔,这里没有容错和包容,就是实打实的称斤论量和性价比。
这个区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占据过半份额的最大市场,也是用户需求最全面、最苛刻的市场。像卡罗拉、朗逸、奇骏这样的水桶车,在这里横行霸道。你需要做到:成本不高、空间够大、动力够用、配置够多、质量够好、品牌够大、店铺够多、补能够快。总之就是不求一门得优,但求门门功课良好。
在2021年,电动车还没能力进入这个市场。 一个是电池偏贵,第二是充电还不方便,第三是服务网络也不够全面。
这是全球范围的难题,美国和欧洲现在电动车推广节奏比中国还慢,这个问题他们更解决不了。欧洲现在看起来一些紧凑级车卖的不错,但第一是短期加大补贴的刺激,第二是这些车根本不便宜,并没有进入欧洲主流紧凑级燃油车的售价区间。
我认为还是中国会最快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是中国的第二波新能源投资热潮从20年开始了。去年特蔚小理股价一爆炸,投资就来了。理想吸引不了人,但金钱可以动员一切。小米、华为、微软、苹果、高通等一批跨界玩家开始加码这个产业,原本产业里的大众宝马丰田通用也开始彻底下决心砸钱搞智能电动车。新势力特蔚小理和宁德比亚迪最近两年融资都很多,都在大跃进。
这14-16年的热钱砸下去,18-19年是开花结果。
20-22年这波热钱砸下去,开花结果的时间应该是24-25年。
我的预测很简单: 10-20万价格区间,24-25年会被大规模的突破。 到时就是电动车全面抢班夺权的时候了,燃油车变成少数民族的时候了。
05
十年后的市场机会点在哪里?
十年后再谈纯电动车市场,就像2020年谈智能手机市场,就像在中国谈汉语教育市场一样。纯属脱了裤子放屁,过于重视仪式感!
十年后市场的机会点,当然是 燃油复古车和性能车,以及宝贵的燃油车牌照啊!
就像今天你在上海买个全新的摩托。不是哈雷就是杜卡迪。卖的都不是交通工具,而是身份是情怀是玩具是个性。
摩托牌照一张40万,比四轮汽车的牌照贵三倍。
物以稀为贵,这是不变的真理。
这篇知乎回答发出两天后,评论区的声音有质疑也有赞同,以下是一些评论的精选。
也欢迎大家在文章底下评论、留言自己对未来十年纯电车市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