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未来投研派的 刘轰 轰。
这些年,”新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医疗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成为了当下中国发展最迫切优先要解决的问题。
既然要解决问题,那就先解决制造问题的公司,所以房产企业、K12教育、医疗企业,挨个挨个被政策按在地上摩擦。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最近行情的各种起起伏伏, 不过说实话这事儿跟我关系不大 ——一直看我文章的人应该知道,我只研究新能源及其相关的公司,虽然看似领域很小范围不够广,但实际上这条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全筛 一便 ,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行业全都涉及了。
我的持仓中,只有4个个股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也比较大,其余的都是处于盈利状态,浮盈也比较大,所以总体上是盈利了不少。
目前新能源市场的确过于高估了,这种高估到了机构把宁德的预期直接打满,130倍的PE可以说几乎透支了宁德未来数年的业绩,但考虑到目前整体市场刚突破10%的渗透率,所以如果从成长的角度来考虑,130倍PE的宁德也有人买并不奇怪。
最近我也做了一些持仓调整,主要的方向就是把仓位更集中一些,因为目前随着越来越多人认知到新能源的确定性,后续入场的人大概率会买入逻辑上更通俗易懂的,比如宁德时代就是生产电池,这个逻辑哪怕是七八十岁的大妈大爷也马上能理解。
——实际上我手里亏损的4支股票,以及涨 的 没那么多的股票,基本都是逻辑比较绕的,比如长信科技的逻辑是需要等江淮大众上量起到连带作用,但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事情,短期我和很多人一样都亏麻了;比如德联集团,目前刚刚有点盈利,这家生产冷却液的公司逻辑是电池本身的冷却系统需要用到比燃油车更多的冷却液,这个逻辑兑现慢,也比较绕(为了这事儿我请教过热管理的工程师,确认了冷却液是同一种东西),所以一般人确实不太容易了解到。
而赚的比较多的股票,也是逻辑相对简单的龙头股,比如斯达半导(芯片),比如德方纳米(磷酸铁锂原料),这些个股的预期也被市场打的比较高了,导致很多人不敢进或者没办法进去,我进去也是通过小批量分批慢慢买入后,慢慢捂出来的收益。
所以前面涨 的 慢的,亏的股票,除了长信科技会多拿一段时间,确认江淮大众逻辑之外,其他的都会在合适的时机卖出调仓换股,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套正确,但反人性的操作——很多人会卖了盈利的去补仓亏损的,最终结果是越来越亏,不过对我来说没什么, 我至少已经卖掉了好几个浮亏20-30%的个股,并把资金转移到浮盈的个股上面去了,做这些事情我心里没有任何压力,因为账户整体而言一直是盈利的,没有亏过。
另外我是不会跟任何人推荐任何股票的,所有说的都是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和打法做的操作,这个公众号更多的是和大家分享我对新能源领域的一些见解,所以你们可以作为参考,但切勿模仿。(最怕的就是听我说一个股然后自己全仓干进去的人)
选股会慢慢调整为龙头+业务影响比较直接并且更通俗易懂的方向的理由还有一个,那就是一个很多人无法感知到,但又确实正在发生的大变化。
——那就是新能源市场的急速扩张。
在数据上,能体现的是目前市场渗透率突破10%后,一定会加速,一方面是原有的燃油车市场份额丢了10%后,会导致后排的企业亏损、推出,从而加快从燃油车到新能源市场的转变。
在细节上,我还有一个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有意思的事情:
我很久之前就加了一个知乎的汽车领域作者群,群里气氛一直挺活跃的,比如说张抗抗、朱玉龙这样的知乎大佬都在,甚至还有很多工程师,比如小鹏的戴老师,比如前PSA的某个白车身工程师,还有S姓的某个汽车产品经理(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汽车其实也是有产品经理的),总之群里真的是卧虎藏龙。
哦对了,有个可能大家更为熟悉的股票类大号叫《诗与星空》,他本人也在这个群里。
(话说回来,如果知乎负责财经股票话题的运营小伙伴看到了,还请联系我一下)
这个群里最近突然有一个人问到:我们是不是好久没有聊燃油车了?当下群里沉默了一会儿后,很多人才发现确实如此,最近回答的热点问题里,大多数都是新能源车相关的。
——事实上市场上新品的热点,以及值得讨论的话题,哪怕是负面的话题,基本上都在新能源这这块儿,大的趋势已经不可改变了。
目前新能源估值 打的 太高了,但未来成长的潜力确实是目前整个市场上无与伦比的,所以只能慢慢分批买。
明天就是成都车展了,成都车展上最值得关注的是大众ID3,欧洲卖 的 相当不错,但在国内能否竞争过新势力是个疑问,这是一款几乎能决定大众在中国市场生死的车型。ID3的重点不在于外观、空间、续航这些表面的东西,而在于它那一套VW OS是否真的足够好用。
外观、空间、续航如果不给力,出新车型就可以调整过来,但VW OS这一套系统如果和斑马车机一样的水平,那不是两年三年能改出来的。
今天就和大家聊这么多,祝各位周末愉快。
汽车自媒体没我懂财经 财经自媒体没我懂汽车 关注未来投研派,带你投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