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通用汽车宣布,召回雪佛兰 Bolt EV 2017-2019 年生产的部分车型,并更换召回车型的所有电池模组。
这是持续了接近一年的 Bolt EV 自燃风波的最终章。
通用曾经在 2020 年 11 月召回了 68667 辆 Bolt EV,并宣布已经解决了安全隐患。但事实是,在这大半年里,美国依然出现了 Bolt EV 自燃事故。
最终通用在 20 号的时候将公告「升级」,表示 将召回 2017-2022 年生产的所有有问题的 Bolt EV ,包括刚刚交付的 Bolt EUV。
自燃、召回、换电池,其他车企的类似事件我们都报道过,但通用这次却「破天荒」地附加了一份声明: LG 化学的电池有问题!
通用在声明中表示,经过他们的检测,LG 化学为 Bolt EV 生产的软包三元锂电池,存在 负极极耳破损、隔离膜弯折等等制造缺陷 ,「增加了起火的风险」。
是的, 公开 diss 电池供应商 ,这在电动汽车领域里,是极其罕见的表态,甚至可能是破天荒。
而且通用 diss 的 LG 化学,在刚刚结束的 2021 上半年里,以 6.3GWh 的装机量,稳稳排在全球动力电池供应商的第二位,仅次于中国的宁德时代。
这次 Bolt EV 召回,事态究竟有多严重?通用和 LG 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去挽救?为什么通用这个时候突然发出疑似「甩锅」的声明?
一、自燃风波
严格意义上算,Bolt EV 的系列起火事件,是从 2019 年开始的。
2019 年 3 月 17 日,一辆位于马萨诸塞州的 2018 款 Bolt EV 在停车充电状态下起火,这也是第一起通用官方承认的自燃 Bolt EV。
自此之后,2017-2020 年推出的 4 款 Bolt EV,都报告过自燃事故。其中 2019 款 Bolt EV 是目前报告起火数最多的,累计报告量高达 11 起——而 Bolt EV 2020 年全美销量为 20754 辆。
一连串的起火事故之下,通用于 2020 年下半年启动召回程序。
2020 年 11 月 13 日,通用正式宣告,将「自愿」召回 全球范围内的 68667 辆 Bolt EV,涵盖了 2017-2019 年生产的车款。
自愿召回,指的是指制造商经自行判断,认为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危险,而自愿地采取的产品召回措施,也就是不涉及政府强制命令。
通用的自愿召回方案,首先是 建议用户将充满电量限制到 90%,或者让用户将车开回到 4S 店进行「锁电」 。
通用当时的表态是「2020 款 Bolt EV 使用了全新的 66kWh LG 电池,不存在安全隐患」。
2021 年 4 月 20 日,通用终于发布了号称「彻底修复问题」的,叫做「高级车载诊断」的软件更新。这个软件的作用是时刻检测电池的状态,发现风险时会及时提醒——安装这个软件之后,可以解除90%的锁电限制。
有意思的是,当时通用宣布, 这个软件更新仅适用于使用 LG 韩国工厂生产的电池的车型。
然后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2021 年 7 月短短一个月内,分别有 4 辆 Bolt EV 在美国 4 个不同的州内起火——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到了 7 月 23 号,雪佛兰正式宣布,将免费为 2017-2019 年款 Bolt EV 部分用户换掉「有缺陷的电池模块」。
不到一个月之后,通用宣布将召回的对象从 2017-2019 年款 Bolt EV,扩展到 2017-2022 的所有风险车型,此次召回事件正式定性。
通用将同时为 2017-2022 年生产的,所有有电池安全风险的 Bolt EV, 免费更换存在缺陷的电池模组,并提供 8 年 10 万英里(16 万公里)的有限质保。
根据通用预计,本次召回将造成 10 亿美元 的额外支出。
二、LG 的电池有问题?!
路透社今天的报道中提到这么一点:通用方面表示, 将向 LG 化学索赔 ,要求其承担本次召回的成本。
而在通用官网的公告中,原话则是「通用汽车和 LG 正在努力纠正这些缺陷的原因。 与此同时,通用汽车正在寻求 LG 对这一次召回进行补偿。 」
之所以「寻求赔偿」,是因为通用在最终召回通告里面表示, 「LG 生产的电池有制造缺陷,包括负极极耳破损,或者隔离膜弯折」 。
这也是此次召回事件中最特别的细节: 车企 diss 电池供应商 。
事实上,这并不是 LG 化学第一次遭遇来自车企的质疑。
正好在半年前,现代集团宣布召回全球范围内接近 76000 辆 KONA 纯电 SUV,涵盖了 2018-2020 年款,此外还涉及部分 IONIQ EV 和 Elec 纯电公交车, 召回总数超过 82000 辆 ——召回的原因,也是「电池缺陷」。
是的,现代召回的纯电车型,它们电池组的供应商也是 LG 化学。
最终,LG 化学宣布将承担现代车型召回约合 9 亿美元(58.4 亿元)成本的大部分。但根据路透社的报道,在承担责任前一段时间,LG 化学还曾发布声明,表示「现代误用了 LG 的快速充电指引」。
屋漏偏逢连夜雨,也许对于 LG 化学同样适用。通用的公告发布之后,LG 化学股价应声下跌, 收盘价直挫 11.14% ,盘中最大跌幅接近 12%。
短短半年内两次召回,涉及超过 15 万辆纯电汽车,造成接近 19 亿美元的成本支出。这样的连续负面,也给 LG 化学的能源部门独立 IPO 蒙上了阴影。
此前根据路透社 6 月份的报道,LG 化学正在推动能源部门的 IPO,预计在韩国股市募集 100-120 亿美元(649-779 亿元)的资金。
如果最终募资成功,LG ES(energy solution)部门将创下韩国史上最大 IPO 规模——超越 2010 年的三星人寿。
三、LG 的困局,还是电池行业的变局?
「软包电池是不是不行了?」有朋友看到新闻之后这样说。
2019 年之后生产的现代 KONA EV、IONIQ EV、雪佛兰 Bolt EV 这几款车型,使用的都是 LG 化学生产的软包 NCM622 电池,同时现代、通用、雷诺等也是 LG 软包的大客户。
目前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的确有一定的去软包化趋势。比如本文主角通用全新的 Ultium 平台,就将使用方壳电池(同样用方壳的还有大众 MEB)。至于特斯拉即将使用的 4680+一体式底盘就更不用说了。
除了软包已到天花板的观点,另一个现象也很有意思。
虽然通用明确表示要让 LG 买单,但本次召回事件,并不会影响两家的合作——4 月 26 日,通用宣布与 LG 合作,投资 23 亿美元在田纳西州再建设一家生产动力电池的工厂,预计将于 2023 年投产。
类似的合作模式,还有特斯拉+松下,大众+Northvolt,以及国内的宁德时代「时代+车企」系列工厂。
预计 2025 年之前,全球动力电池生产规模就会进入 TWh 时代(光特斯拉自己就有个 Tera 小目标)。
市场扩大之后, 电池供应商之间竞争的氛围会更浓烈吗?电池厂和车企之间的地位会逆转吗? 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LG」被吐槽,被 diss,甚至被要求负全责?
今天是开放式结尾,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