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 日晚的发布会上,华为一口气发布了 7 款硬件产品,但没什么人在意那些硬件,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关注 HarmonyOS 2.0 。
HarmonyOS 由华为自主研发, 基于微内核 打造,采用 分布式架构 。HarmonyOS 的意义在于可基于一套系统,适配多种终端形态,支持多设备间的 快速连接、协同互助、资源共享 ,是一款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
通过设备协同功能的展示,缥缈模糊的万物互联时代正一点点地具象化在我们面前。各巨头间的新一轮合纵连横也铺陈开来, 而他们在将来对智能汽车生态的侵入也颇值得关注。
抢滩万物互联
2019 年 5 月 16 日,华为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清单,谷歌决定禁止向华为手机授权 GMS(Google Mobile Service,谷歌移动服务,核心是 Android 操作系统),当年 8 月 9 日,华为 HarmonyOS 1.0 发布。
HarmonyOS 表面上像是 Android 的紧急替补,但其实是华为面向万物互联的下一代操作系统,早在 2016 年便已立项。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 2019 年 8 月接受英国天空电视台采访时曾表示, 「HarmonyOS 不是为手机而生,是为了物联网」。
华为在发布 HarmonyOS 1.0 后的一系列动作,包括:
- 2019 年 8 月,开源方舟编译器的部分源代码;
- 2020 年 1 月,推出移动终端云服务 HMS Core 4.0;
- 2020 年 9 月,上线分布式应用开发平台 HUAWEI DevEco Studio;
- 2020 年 12 月,发布 HarmonyOS 2.0 Beta。
华为的一系列操作,都旨在优化开发环境,加速 HarmonyOS 的系统诞生和生态搭建,迎接万物互联时代。
Google 也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启了新操作系统的研发。 2016 年 8 月 ,一串发布在 GitHub 上的神秘源码被媒体曝光。这串神秘代码显示 Google 正在开发一个名为「 Fuchsia 」的全新操作系统, 可实现跨平台运行,包括汽车娱乐媒体系统和嵌入式设备。
2021 年 5 月 26 日, Fuchsia OS 项目技术负责人 Petr Hosek 在推特上宣布基于 Zircon 微内核打造的新系统的发布,「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我们发布了新的操作系统!」
在开发者入门指南的开头,Google 是这样描述 Fuschia 的: Pink(粉色) + Purple(紫色) = Fuchsia (梅红色,一款新的操作系统)。有趣的是,Pink 恰好是苹果第一个微内核操作系统,Purple 则是 iPhone 的第一个项目代号。 iPhone 曾开启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很难不察觉到 Google 对 Fuchsia 寄予的厚望。
事实上,作为现今移动操作系统的另一极,苹果近年来也在致力于系统融合和设备打通,而苹果也是当下设备联动体验做得最好的公司。
2019 年 WWDC(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释放出的重要信号之一,是 macOS 和其他设备的联动性加强,iPad 可以作为 MacBook 的数位板使用。
2020 年 WWDC ,苹果将各操作系统融合,以便一个开发代码可以全设备通用。
2020 年 11 月,苹果发布了自研的 ARM 架构芯片 M1,实现了包含最底层硬件的更彻底的「硬件 + 系统 + 软件」打通。
大洋两岸的科技巨头们不约而同地加码系统融合和设备打通, 离不开这 背后万物互联相关技术和开发环境的成熟。
首先是 5G 技术的超低延迟 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 高并发 解决了数据传输的「拥堵」问题,因设备密集而导致网络延迟甚至中断的情况,如大型活动现场,将一去不复返。
其次, 采用 MU-MIMO(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的 WiFi 6 能允许更多设备接入,有效降低拥堵,保障万物互联的室内网络环境。 IPv6 (互联网协议第 6 版)则会解决 IPv4 网络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
而以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为代表的智能汽车生态会拓展新的空间,带来新的物联网入口;家电等小型设备在芯片成本和尺寸下降的推动下,正在普及智能化。
基础技术在成熟,应用场景在拓展,应用设备在暴增,需要的是一个好系统能将万物智能互联。
微内核 VS 宏内核
万物互联就一定需要一个新的操作系统,不可以利用现有系统么? Google 尝试过,不可以。
Google 曾在 2016 年推出了 Android Things,尝试利用 Android 系统实现所设备互联,但并不成功,该项目也将于 2022 年 1 月 5 日关闭。
Android 并不能应对物联网的需求,因为 Ta 是基于 Linux 内核打造的, 而 Linux 是宏内核结构。
操作系统是连接硬件和应用软件的桥梁,其核心部分就是内核,有宏内核(Monolithic Kernel)和微内核(Micro Kernel)之分。
宏内核又称单内核,对于宏内核系统,内存统一管理全部内核服务和各应用服务;微内核则只负责全部内核服务和部分应用服务,内核中的应用服务和相应的外部应用通信联系。
打个比方,CPU 等硬件可以看作是一家汽车集团的董事长,各个应用软件就是董事长管理下的设计、研发、工程、软件和运营等所有部门。董事长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一时间和所有部门打交道,需要董事长助理将所有待办事项按轻重缓急安排出一个时间表,董事长按照时间表逐一处理事情。操作系统就是这个秘书。
宏内核可以被简单地看作一个能力极强的董秘,大包大揽所有业务,再排好日程上报。相对应的,微内核就是多个秘书组成的秘书部门,每个秘书对接一个部门,需要秘书先和对接部门沟通好,再汇总排好日程上报。
可以看出,宏内核系统因为少了与外部应用服务的信息交换环节,运行效率更高,所以在 PC 和移动智能时代更受青睐。但到了万物互联时代,微内核的优势开始显现。
首先就是微内核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正如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宏内核虽然在处理少数项目时格外高效,但当项目数量暴增时,效率也会明显下降。微内核因为内部分工明确,同时又只负责部分应用服务,在处理超多任务时,就可以有条不紊。
其次是微内核系统的良好可拓展性。 智能汽车和智能微型设备在大小两个方向上拓展着智能硬件的家族规模,而以 HarmonyOS 为代表的微内核系统可以做到 适配内存从 128 KB 到 4 G 以上的所有硬件,宏内核的 Android 最低内存适配要求则是 512 MB。
此外,微内核系统还可以多套系统服务共存,也就是说,可以同时运行多种操作系统,这是中心化的宏内核系统难以做到的。
最后是安全性方面。 万物互联时代系统接入的设备数量暴增,服务出现问题的概率也会上升。宏内核系统实际上是单内核结构,单个服务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而微内核因为服务分工明确,内部 Bug 的影响会被限制在单个服务模块内,不会影响内核整体的稳定。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华为和 Google 为什么都选择微内核结构重新打造分布式操作系统。
智能汽车生态
华为在 2019 年 3 月发布了针对 5G 时代下 IoT 产品的「1+8+N」战略,「1」自然指手机,而「8」中 包括车机 。
华为希望通过「1+8」串起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及智能出行等「N」个场景。这个战略中,智能手机无疑是绝对的 C 位, 但近年来,智能汽车在异军突起 。
在智能汽车的发展推动下,汽车正成为下一代智能移动终端,汽车作为居住和工作外「第三空间」的愿景正在清晰。万物互联时代,智能汽车生态是块大肥肉,科技巨头和主机厂不会无视, 只是,目前手里攥有金刚钻的并不多 。
入局未来智能汽车生态, 绕不过去的就是底层操作系统 ,因为这关系到接口和通信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底层协议的打通,直接影响就体现在设备间的无缝协同体验。
无缝协同谈起来玄学,但在落在体验上却感知明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AirPods。 无障碍的连接体验可以让 AirPods 的其他短板被忽略 ,成为苹果近些年来最成功的产品。
底层操作系统能力,华为、百度、阿里、苹果、Google 等科技巨头是具备的。主机厂这边,即使拿 OS 能力最为强悍的特斯拉来说,尽管其自主研发了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两大操作系统,但一方面这两大操作系统均基于 Linux 宏内核研发而来, 另一方面特斯拉并不拥有类似苹果、华为的多屏协同 IoT 生态 。
简而言之,目前的汽车制造商不具备将智能汽车这个超级终端融入一个 IoT 生态的主动权。 真正具备潜力「降伏」智能汽车的, 是那些掌握成熟消费电子生态的巨头。
华为在发力操作系统的同时,也在布局消费电子领域,除开华为自身的 PC、平板、智慧显示屏幕等产品,根据 HarmonyOS 2.0 发布会透露的信息,美的、九阳、老板电器等智能家居厂商也将推出搭载 HarmonyOS 2.0 的产品。
苹果与之类似,拥有 iPhone、iPad、Mac、Apple TV、HomeKit 等消费电子产品生态, 并且已经实现设备间的打通 。
小米也拥有品类众多的消费电池产品,并一直在致力于设备间的生态打通,IoT 是小米著名的三驾马车之一。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小米设备打通的实现,是动用了蓝牙、NFC、WiFi 等各种通讯手段, 但并未基于自研的底层操作系统统一优化,做不到无缝衔接。
结语
华为苹果们带起的这场变局其实还多停留在概念和想象阶段,不会对当下的汽车行业产生立竿见影的实质影响。
但万物互联的时代终会到来。如果到了那时,智能汽车生态逐渐成熟,万物无缝连接成为衡量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影响到消费决策,华为苹果们的入局会带来怎样的变数?
2017 年 1 月,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发了一条微博:在新造车企业里,除了一帮互联网或汽车行业的创业者, 最可怕的会是两个超级门外汉:一个是苹果,一个是华为。
一个新的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