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造车?为什么不呢。
这家以绿厂著称的深圳南山公司,现在主要产品是手机、电视,AIoT 产品。
而随着华为、小米、大疆……苹果等等纷纷入局汽车产业,关于 OPPO 什么时候进,什么角色进,也热议久矣。
或许是造车风潮太盛,也或许是有悖于做出来再说的“本分”理念,OPPO 对此始终三缄其口。
但嘴上没承认,并不代表身体没反应。
人才和专利,就是最诚实的表现。
种种迹象表明,OPPO 入局造车,只剩一个官宣。
专利中能看出啥?
众所周知,OPPO 是全球排名 Top 5 的专利大户。
造车意向,也从专利布局可以管窥。
智能车参考翻遍了 OPPO 已经公开发布专利,发现与汽车直接相关的专利有 150 多项。
OPPO 首先瞄准的是车机系统,包括车的定位、导航存储介质以及终端,蓝牙通信装置、车内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等。
实际上 2019 年 OPPO 未来科技大会,创始人陈明永就对造车相关话题,发表过看法:
我们要么不做,要么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手机厂商 OPPO 擅长什么?
人机交互。所以车机互联也就成了OPPO最基础的布局,OPPO未来最先落地的产品也极大可能是车机系统。
交互之外,那就是通信。
所以 OPPO 车相关专利中,V2X——车路协同,也是重镇。
车路协同,听起来很基建,不像 OPPO 的风格。但车路协同,本质是万物互联、机机通信的问题。
所以 V2X 现在喊得最响的新玩家,也是 OPPO 的老熟人:
高通,以及华为。
而在 OPPO 的车相关专利中,有关 V2X 专利就有 48 项。
根据目前专利中涉及的内容,研究包含了 V2V(车与车)、V2N(车与云)和 V2P(车与人)。
最后,最关键的一部分,判断是不是诚心造车的研发关键是:
自动驾驶。
因为自动驾驶最难,最有核心竞争力,最能判断企业是不是玩票、炒概念or炒股价。
所以 OPPO 有没有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研发?
包括但不限于感知、控制,规划和决策?
还真有。
在已提交的专利研究中,OPPO 认为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获取周边车辆的行驶信息,并不精准。
获取的是仅仅是某个区域,而非精确的车辆行驶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OPPO 提出了这样一项专利:
第一步,通过控制目标车辆的大气光通信模块,获取周边车辆采用大气光通信发送的车辆行驶信息。
为了提高精确度,目标车辆前方、后方、左侧、右侧等方向行驶的车辆都包含在周边车辆的概念内,并不局限于周边某一个方位的一辆车。
专利中明确指出,大气光通信模块可以设置在目标车辆和周边车辆的车灯位置,不需要额外增加通信模块。仅靠开启或关闭车灯就能实现车辆行驶信息的传输。
第二步,同时应用大气光通信模块和雷达探测器来确定目标车辆与周边车辆的位置关系和行驶信息,从而实现对目标车辆的自动控制。
在自动驾驶方面,OPPO 有自己的思考。另一项专利,OPPO 不用雷达而是依靠结构光组件来获取车辆行驶图像。
在车辆的前后挡风玻璃、左右侧车门都设置可 360 度旋转的结构光组件,就能对车辆的前、后、左、右等周围环境进行图像采集。
这个结构光组件包括了投射装置和摄像头。车辆行驶时,向周围道路和周围行驶车辆均投射散斑图案,用摄像头进行采集,得到周围环境和行驶车辆的深度信息。
根据周围行驶车辆的深度信息,还能够建立该周围行驶车辆的三维立体模型,识别出周围行驶车辆的车型,并判断当前车辆跟踪该周围行驶车辆行驶时的风险。
如果该车型为中型客车、大型客车、货车等大型车辆,则控制当前车辆行驶时保持安全距离。
以上两项专利,只是 OPPO 自动驾驶相关研发的一个管窥。
更实锤的是,OPPO 在搞仿真和数据自动化标注。
仿真用来加速模型训练,数据则是模型训练质量的关键。
这两大组合一起进行研发,除了自动驾驶,就是机器人。
但 OPPO 明确说了,用于车。
OPPO 的方法粗略概括:
通过所述目标图像和所述训练集对生成对抗网络进行训练,生成具有不同车况的模拟环境图像。
从而降低标注驾驶样本数据难度,提高生成驾驶环境的准确度,帮助训练自动驾驶。
除此之外,OPPO 还把精力投入到辅助驾驶上。
基础的辅助驾驶功能,比如车辆变道提醒、智能化大灯控制、驾驶员状态探测等 OPPO 都有。
这一项名为“Vehicle driving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车辆行驶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用眼球追踪系统对驾驶员眼球的运动进行监控,判断其驾驶状态。
如果判断出驾驶员疲劳驾驶或不在驾驶位上,辅助系统就会进行接管。
眼球追踪系统一直都被视为未来智能汽车的标配。除了眼球追踪,用摄像头系统获取驾驶员面部特征参数,也能推测出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OPPO 还把移动终端测距传感器也纳入其中。
前面提到的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技术都不是 OPPO 这个手机工匠的老本行,从手机跨到智能车,OPPO 还在起步加速。
这不妨碍它把做手机那套细致、想要面面俱到的做法延续到车上。大量的信息采集专利、涉及驾驶提醒方法的智能眼镜、信息显示方法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例如根据历史行车路线预测行车路线、距离,获取汽车信息(包括仪表信息)生成数据光信号,投射到汽车挡风玻璃上。
还充分考虑到场景和安全驾驶。
比如智能寻车。
现有的室内定位技术在水平方向上能做到较好的定位,但在 Z 轴高度方向并不能实现很好的定位。
换句话说,你的车停在了三楼,但是定位可能会误导你在二楼。因为水平位置上定位偏差不大,但是高度上却不精准。
OPPO 的设想是在所处停车场的不同楼层都设置气压计,测量和计算用户与车辆停放口层的气压值来完成智能寻车。
当然,还有这些实用的专利:
能见度低的天气进行车速推荐。
车辆危险预警方法。
在车辆上设置多个紫外光模组,检测车辆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其他运动的车辆。预估车辆之间是否存在碰撞危险的可能,若有危险立即发出报警提示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还把行人安全也纳入了考虑范围。
当行人在过马路玩手机不注意观察来往车辆或者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遇到急速转弯车辆时,通过安全定位装置向行人发出提示,保证行人的安全。
实际会根据行人持有的不同电子设备,设置不同的提示策略。目的是在提示用户人行路口安全性的同时,给用户充足的反应时间,充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人性化到把晕车的人,也照顾到了。
基于耳机或终端内的传感器获取用户的心率,判断用户晕车后,控制播放音频信号、预设音乐来缓解晕车。
基于以上专利来看,OPPO 做出的努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关注出行场景这一预想,而是朝着”造车“的方向不断逼近。
值得注意的是,OPPO 最早关于汽车的专利可以追溯到 2016 年,大多数专利的公布则集中在 2018 年和 2019 年。
这就意味着 OPPO 对于汽车的投入远早于外界的关注。
而这种行事风格和“缄口不言”囤专利的作风,造车相关专利从行车到乘客体验照顾得方方面面的,倒跟另一家早早就在密谋造车的手机公司有几分类似。
没错,苹果。
但苹果有数千人的团队,OPPO 有吗?
核心人才都有谁?
在 36Kr 最新爆料中,称 OPPO 造车是创始人及 CEO 陈明永亲自带队,OPPO 软件工程副总裁吴恒刚已参与。
但如果从背景履历和专利维度挖掘,有几个高管的名字不得不提。
首先,郭彦东,OPPO 智能感知首席科学家,前小鹏首席科学家。
他(可能是)OPPO 公开的高级人才中,距离智能车最近的人。
郭彦东是计算机视觉出身,北邮校友,还是北邮和电子科大兼职教授。
在 2018 年回国加盟小鹏汽车创业前,郭彦东在微软总部研究院任职,领导了微软互联互通车项目的视觉感知部分,致力于将微软的视觉技术推广到汽车领域,主导研究开发了基于视觉的车内、车外感知功能。
2020 年 3 月,郭彦东被 OPPO 对外官宣加盟。
随后,他所在的智能感知与交互研究部在全球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 CVPR 的竞赛中公开展示了研发成果,以“极端超级分辨率感知”技术获得第一。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郭彦东加入 OPPO,不止瞄准了手机业务,还牵头做智能感知和交互,比如电视。
无独有偶,这两项技术,也都能运用到汽车领域中。
OPPO 已经公布的专利中也有涉及车机互联的智能穿戴设备和相关技术。
不仅如此,OPPO 还在人才市场上淘金。每年最为火爆的“抢人大战”高校秋招和春招的招聘职位上,CAE 仿真工程师、无线通信协议工程师、生物传感器工程师等职位均有出现。
尽管没有在岗位职责中,明确指出是否会从事有关汽车方面的产品研发和设计,不过像是 CAE 仿真工程师这样的工作,确实能和车产生联系。
最突出的是 OPPO 在求职招聘网站上,发布的“系统开发架构师”职位。
这个职位要求“负责制定手机与 PC、TV、车机、穿戴设备之间的互联协议,解决以上设备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问题和优化传输性能”的信息。
此外,还有 V2X 方向的短距离通信测试专家、人因工程师等人才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 OPPO 车相关的专利时,还有几个名字频频出现。
唐海,OPPO 首席 5G 科学家、OPPO 研究院标准研究中心总监。十多年前曾在辉煌一时的大唐电信担任移动系统标准总监,是当时大唐“新生代”研发骨干,主持 TD 长期演进技术研发。
他在通信行业里埋头苦干了将近 20 年,亲身经历了从 3G 到 4G 再到 5G 的演变。在 4G 阶段,他所在的大唐电信代表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提出了 TD-LTE 的标准。
现在他主导 OPPO 的 5G 技术研发,提出了 V2X 相关的发明。
杨鑫,OPPO 研究院硬件部长,参与了 OPPO 5G 的技术研究。曾与另一位研发人员共同研发了卷轴屏手机,申请了多项专利。直到 2020 年年底,OPPO 才在未来科技大会上披露了首款卷轴屏概念机 OPPO X2021。
而整机专利超过 120 多项,卷轴机专利就有 12 项。
他正是上文提到的通过大气光通信模块控制目标车辆的自动驾驶技术发明人,采用紫外光模组检实现车辆危险预警的提出者。也对理想ONE的蓝牙车钥匙发明中的车辆控制做出贡献。
还有张海平,OPPO 的整机技术组长,提出了车辆信息传输、控制车门开启等多项专利。
所以从这些核心高级人才“所作所为”来看,OPPO 造车,身体已经很诚实了。
电池快充和芯片能用在智能车吗?
最后,在 OPPO 与车相关的专利中,有两大亮点没有提及。
一是电池和快充技术。
二是芯片。
因为这两大技术很基础,很难看出给手机、电视、AIoT 设备还是智能车用。
但这两大亮点,确实都能让 OPPO 在造车这件事中被看好。
其中电池和快充,更是 OPPO“祖传”一样的技术积累。
而在智能电动车中,电池和快充相关的技术,是基础壁垒之源。
在手机领域,掌上设备寸土寸金,逼出了 OPPO 对快充的研发。
之前电动车“续航焦虑”和电池问题备受讨论时,有产业内人士就有过预言,如果 OPPO 单独做一家电池公司,规模不一定比现在的 OPPO 小。
可见 OPPO 在该领域的口碑和人心所向。
另一方面,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都刚需的芯片。
而芯片,OPPO 已经官宣明确。
从制定“马里亚纳”计划、投入 500 亿研发,就能看出它要动真格撬动技术这个坚若磐石的版块。
“芯片方向”的人才需求,也是 OPPO 增速最快的新岗位之一,坐标上海。
据说 OPPO 的芯片研发,不是简单聚焦于某个功能层面,而是更基础,更具算力和 AI 需求。
种种迹象表明,OPPO 搞芯片,要比外界以为的有梦想得多,不止于 AIoT 芯片。
而最有梦想的芯片,自然要给最有算力挑战的场景来用。
除了智能车,当今之世,还有什么别的场景吗?
有意思的是,OPPO 还跟第三方合作发起过一项《中国Z世代购车倾向调查》。
换个更直接的说法就是,如果要造一辆让年轻人买单的车,需要搞什么?
在结果中,Z 世代选车最看重的是科技体验和绿色环保。
这两项现在的 OPPO 都占。
毕竟技术是有的,手机带来的现金流也是有的,公司还是以绿厂著称的
但 OPPO 内部有员工着急——迟迟不官宣——也有充分的理由。
造车、造智能车,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悄咪咪进村不打枪,只会加大人才争夺的难度和成本。
所以 OPPO 官宣造车,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