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提车了,在十多天以前,大概是3万零几辆的顺序,有点遗憾,没有做到3万辆车主。
这几年我是全程关注者理想过来的,从建立车和家——做SEV——SEV取消——做增程式SUV——车辆发布——到量产——IPO——“自燃”和“断轴”——首年度交付超过3万辆,风风雨雨都看过,到如今坚定不移的用钞票为它投了一票。
理想赢了吗?在我看来,它已然走在赢的道路
首先从增程器说起。
理想One刚出来时,大家对于增程式的质疑铺天盖地。质疑主要在两点:
一是骗补,
二是加油只发电不驱动,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一年多过去了,车主们用实实在在的体验,证明了这种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合理性和优越性:
1、80%市内驾驶场景用电,体验电驱动的迅捷,经济。
2、20%长途场景加油,想走就走,说走就走。
3、油耗,不高于同级别车。(大多数使用中,是远低于同级别车)
4、骗补?那点钱真不至于。
岚图Free的高调发布,是第一家传统主机厂对增程式路线价值的认可,相信未来还有更多。
理想为什么能如此坚持的,在很少有人看好的情况下,还坚定的对于增程式下注?这里不得不爆赞创始人、管理层对于行业、产业发展的深刻洞察。
1、高功率充电网络发展的长期性。
2、电池性能提升的长期性。
3、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的长期性。
……
纯电动很好,特斯拉很成功,但不是特斯拉成了,其他做EV的就一定能成。
特斯拉成功的4个独特优势,其他大多数的主机厂并不具备。
1、优秀的外形设计。(Model S)
2、出众的性能。(Roadster)
3、创始人的能力魅力。(SpaceX)
4、科技能力(FSD)
上述这些,都非常显著的打造了特斯拉的品牌“光环”,从而在Model3这款车上,带来了销量爆炸。但是,只从Model3 这款产品看,其优势并不算非常明显,且电动车固有的缺陷,它也一个都没有少。
上面扯的有些远。
事实上,理想创始团队对于市场、产品的一流洞察力在其他方面亦有体现。
想想当年的SEV,看看今天的月销3万辆宏光EV Mini。虽然SEV因为种种原因被放弃了,但当前宏光Mini的销量,也说明了老百姓对于这个级别、尺寸的车,需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只不过市场没有相应的产品提供,所以马路上只能充斥着“老头乐”,和人们对于“老头乐”的抱怨。
(当然,必须说,理想放弃SEV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先出SEV对于品牌形象可能不是很有利。另外,从现在的眼光看,SEV的配置标定还是有些保守。)
所以,理想能赢的第一个因素,是创始人团队,当大众看第一层的时候,他们在看第二层、乃至第三层。大众的接受需要一点时间,但真正的价值,虽迟必到。
第二,产品力
根据我查询的信息,理想One是国内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家用量产车中,第二辆卖到30万以上的车。前一辆是蔚来ES8。这两款车是由历史意义的。这两款车证明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车,是能在中高端领域有一席之地的。这个过程中,他们走了多少弯路,吃了多少苦,承受了多少压力,外人亦可窥知一二。而在这两款车之后,能看到很多国产品牌好像有点开了天眼,做出了一些能跟合资品牌一战的车款,颇有些令人眼花缭乱。
抛开蔚来不谈,理想作为一个新品牌,能在首年交付3万辆车,在30万以上这个区间,这是产品力的胜利。就像无数车主表达过的那样,理想One在其目标用户内,是无敌的存在。如果你符合它的目标画像,没得选,也不用选。(当然如果你不是目标用户,也不是不能选。)
当传统厂家,以欧美汽车公司为师,以A级B级C级划分产品线,不断推出产品占坑时;理想则以用户的需求、使用场景出发,重新定义了“车型定义”,找到了一片巨大的蓝海。坦白的说,这样的方法,在其他制造业领域一直在用的,但很奇怪,汽车领域却好像不这样思考问题。也许是因为现在的汽车都平台化了,同一个平台下产品都差不多?也许是为了控制成本,导致无法打造极致的车?我不知道,只是瞎猜几个答案。
2020年,对于理想而言确实是不容易,但确实收获满满的一年。作为(新)车主,也是与有荣焉。希望厂长、管理层,理想公司的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能继续戒骄戒躁,认真出牌,把车造好,把车主服务好,努力发展,多多赚钱。
毕竟,作为一个终生质保的用户,还要一起走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