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乐队的夏天》,老炮与新人,前浪与后浪,中间似乎永远存在着一条清晰可见的“鄙视链”。人们期待看到老炮重出江湖,守住尊严,也同样期待看到后浪炸场,屠戮前浪。
就如同作为汽车圈的后浪,特斯拉 Model 3 最近上演的屠榜时刻,令整个汽车圈惊起,战栗。
6 月份,Model 3 在国内卖出 1.49 万辆,在 5 月份 1.1 万辆的基础上再度猛增 35%。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上深三大超一线城市,这款车碾压所有其他乘用车,囊括了三城销量榜首。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忍不住在微博再次惊呼(上次是 4 月份)——“灭顶之灾”。
如果说,从八年前第一辆纯电动车 Model S 下线开始,特斯拉还只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风向标,致命的屠刀刀刀只是砍在新能源汽车品牌身上;那么从现在开始,特斯拉的猎杀已经向所有的车企扩散,它现在是汽车圈实实在在的“全民公敌”。
一边是其他电动车企业正在破裂的泡沫和接近尾声的狂欢,另一边却是特斯拉历史性的市值盛宴和继续走高的销量神话,所有人脑子里都出现了无数个问号,这是为什么?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知道特斯拉赢在哪里,因为赢的原因太初级了,没那么光鲜,反而被忽视了。”在李想看来,续航、智能和性价比这三方面,国内车企已经赢了特斯拉,但并没有改变结果,而所谓“赢的原因太初级”,李想把特斯拉的赢归结于自建超级充电站。
如果按照李想的说法,特斯拉是赢在车外,而非车里。你们信吗?反正我不信。
我身边有个 90 后的朋友最近也刚入手了一辆 Model 3,问起最主要的几个购买原因,对方回答,一是科技标签;二是颜值吸引;三是超充的便利。
而我另一位此前曾在蔚来就职过的朋友,则不止一次地向我吹爆特斯拉的硬科技:“人家的技术确实先进,电子架构比我们国内的这些车都要先进最少五年。”
所以,不是说超级充电站的便利性不重要,但科技领先的标签,才是真正驱动Model 3畅销的最主要原因。
这一幕,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苹果与诺基亚的那一战,传统巨人诺基亚的崩溃,与其说是被苹果打败,倒不如说这个功能手机霸主根本没有预料到(又或者选择性忽略)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苹果的赢,赢在利用创新优势,抢占了智能机时代的先机。
传统车企没有人想重走诺基亚的老路,但他们分明地看到,现在的特斯拉犹如当年的苹果,伴随而来的,还有一场势不可挡的电动车潮流。
大多数主流传统车企,都不可能做到像特斯拉一样的破坏式创新,受利润的制约,他们往往只能更多地考虑当前客户的需求,通过成熟产品来获取价值。对于更长远的电动汽车市场,基本选择了小投入的探索为主。
就像曾经的通用汽车,早在三十年前就开发出了电动汽车 EV1,这也是第一辆现代化电动汽车,但这个项目在各种压力之下最终被叫停。
只有特斯拉,在造车史上进行了一次风险最大的探索,从车身结构、电池到自动驾驶,马斯克对前沿技术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偏执狂的结果有两种,要么惨败,要么完胜。
不夸张地说,马斯克过去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而业内外对于特斯拉的命运走向和评价也一直存在两种极端的声音。
三年前,大众 CEO 穆伦曾公开“炮轰”特斯拉,“特斯拉在吹牛方面简直是世界冠军级别。”而最近,奥迪 CEO 和大众集团 CEO 却轮番向特斯拉吹起彩虹屁。奥迪 CEO 表示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电池技术都比自家先进,大众CEO 迪斯则表示,特斯拉在 5-10 年内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他还表示“大众需要向特斯拉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真香现场,不得不服啊。
当然,作为一个全新的电动车品牌,特斯拉的“科技光环“还不足以打造一个神话,但再加上马斯克背后一个又一个的名词(超级高铁、SpaceX 火箭),就支撑起了许多人对特斯拉的信仰了。
要知道,中国熊熊崛起的新中产人群,刚好是一群更愿意为信仰买单的人,他们愿意为技术、非标、服务、体验,设计和参与感买单。而在 Model 3 屠榜的北上深,毋庸置疑是中产阶级比例最高的城市。
尽管李想认为,“(相比特斯拉)竞争对手在续航、智能化和性价比三个方面都已经赢了”, 但这种认知在消费者当中,未必已经成为共识,至少在智能化方面,说“赢了”可能有些一厢情愿。
在智能化方面,国内这一波新造车企业无一不是特斯拉的跟随者,尽管他们都在强调“无意做中国的特斯拉”。当“跟随者红利”享受殆尽的时候,就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领跑者“从所有人身上碾压过去”了。
特斯拉的屡屡屠榜无法被轻视,它像一个刺耳的信号,对于所有的传统车企而言,一场大的危机正在到来,电动汽车潮流的席卷速度越来越快,留给内燃机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