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长辈们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刚在网络世界接触汽车的时候也听说过“造一台宾利容易,啥都堆上去就可以了。造一台夏利就难了,要处处计算着成本。”难道入门级微车就真的应该啥都没有吗?
非也,这几天我刚好出差去北京参加活动,而又那么刚好北京地区有比亚迪的 e1。于是我们毫无疑问的就对比亚迪 e1 进行了一次评测。说实话,在新出行试了很多新能源的电动车但是整体的售价区间基本上都分布在 10~20 万左右的区间,而其中又有很多车同质化严重,所以其实我个人还是非常期待像 e1 这种新颖一点小车的测试。
比亚迪 F0 的外观即使去到顶配版本车型也远没有 e1 精致,LED 大灯、亮眼的双色车身、内饰全新变革……这些东西都是之前比亚迪 F0 没有的。这次变革中最让我感觉到亮眼的就是他的双色车身,印象中除了像是劳斯莱斯,宾利之流的超豪华车型采用双色车身外那就是像 smart 和 MINI 之类的个性化小车喜欢用双色车身。很显然要用比亚迪 e1 谈豪华就像是用筷子吃牛排般别扭,对 e1 的双色车身最好的诠释还是个性化、年轻化的设计。
不同配色的 e1 确实是路上的一道风景
那重点我要说的其实并不是我们的沙龙,而是在沙龙途中我们是在北京开着比亚迪 e1 去到了天津,而在途中我们还举办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就是大家列队行驶到天津最终能耗前三名的车主会有小礼品,而在这次的小游戏中最优秀的车主车内乘坐了 3 位人员,最后车辆的百公里平均能耗仅有 6.7kWh/100km。而我所在的车辆并没有参加这个小环节,我是该怎么开就怎么开。基本和我自己日常用车习惯相似,最后我的车平均能耗为 8.9 kWh/100km。这样的能耗数字相较于官方宣称的 10.39 kWh/100km 来说要更低不少,若按照我这样的行驶来计算的话我这台官方宣称续航为 305km 的 e1 甚至能跑到 361km 的续航里程,我真的不得不佩服 e 平台的威力。
仔细想想,e1 应该是我接触过的电动车里最省电的
虽然现在很多朋友都觉得车子卖的价格低那车子就一定很“低档”,这话说的确实不是没道理,确实受限于成本,很多车型为了控制成本需要牺牲一些配置。但是这样的话应用在比亚迪 e1 上我就不同意了。
在经过这趟我去北京的活动并且对 e1 的几天使用下来,我能感受到的就是比亚迪e 平台的强大,同时也觉得比亚迪居然那么“下料”的往一台入门级微车中安放了那么多的“猛料”。抛开这款车外观内饰驾驶感等等,单看他的三电系统你就会发现这辆车确实值了。
仔细分析 其实 e1 还真挺不错
S (strengths)优势
比亚迪 e1 的优势刚刚在文章里面我也已经说得很透彻了,三电系统确实牛。虽然这只是一台入门小车,但是比亚迪却毫不吝啬的将目前旗下最先进的 e 平台给引进了。整个车开起来的体验还有节能性在同级别入门小车中都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存在,而且整个车给到人的感觉确实是一个老牌的汽车厂商造出来的车各方面都比较成熟。
W(weakness)劣势
很多人其实都会以为在这个级别的车子里面劣势就是车辆太低级,其实比亚迪 e1 给到我的感觉并不低级,全新的内饰设计造型也确实改变了不少人对微车的看法,我觉得比亚迪 e1 最大的劣势就在于外观。虽然这个外观我看起来还是一如既往的喜爱,但广大消费者的眼光可和我不一样啊。毕竟比亚迪 F0 的整体外观设计已经是 10 多年前的设计了。现在入门级别电动车越来越多,这样的外观真的还能提起大伙的兴趣吗?
O (opportunities) 机会
对于比亚迪 e1 来说最大的机会就是它的优势-三电系统,即使车辆的外观造型不算出众,但是出色稳定的三电系统成为了比亚迪 e1 在同级别中将对手按在地上摩擦的关键,毕竟在这种入门级别的车型中潜在用户看重的更多的是车辆的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节能性,外观什么的确实不能强求太多。而比亚迪 e1 则刚好的抓住了用户们这些需求点打造,即使外观稍微老旧,但是车辆有着出色的经济性和稳定性。这一仗,不输。
T(threats)威胁
最大最大的威胁,欧拉R1 。在外观方面编辑部大伙几乎一致认为同级别中的“颜王”就是欧拉 R1 ,圆滚滚的大眼睛和方方正正的造型加上鲜艳的配色确实抓住了不少消费者们的“少女心”,而我也不例外的是 R1 的颜粉。在外观上说确实比亚迪 e1 受到很大威胁,但是在三电系统方面比亚迪 e1 和欧拉 R1 则完全相反,欧拉 R1 威胁到比亚迪的是在外观层面,若更关注三电系统方面的话选比亚迪 e1 无误。
编辑总结 /
这次我在北京出差一共驾驶这台比亚迪 e1 三天,整个体验下来也算比一般的试驾更深。从我见到比亚迪 e1 的谍照认为它“套壳”没新意到体验完之后的感受,比亚迪似乎用产品在向我讲述一个“小车就该这样造”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