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了解一下 Model 3 的尺寸大小。特斯拉 Model 3 的直接竞争对手锁定为奥迪 A4 、宝马 3 系。特斯拉 Model 3 的尺寸为:4694 * 1933 * 1443mm ,轴距 2875mm相比宝马 3 系标准轴距,Model 3 的长了 44mm,宽了 122mm,轴距长了 65mm。相比 Model S 它足足是小了一大圈。
中规版与美规版的不同之处
1、软件系统

2、系统语言与应用服务商

中规版全部都用已经汉化的系统,不过遗憾的是目前这台体验车仍未开通中文输入法。地图底层与海外不同,海外采用的是 Google Map,而中规版采用的是腾讯地图。
3、中规版专属轮毂罩





除了 Performance 版本标配 19 英寸轮毂与中国区专属的轮毂罩以外,其它两个配置均需要加钱从 18 英寸升级到 19 英寸轮毂与轮毂罩。
4、升级行李厢胶条




相比美规版的胶条偏下问题,中规版已经采用更厚的胶条。实测过程中发现,后挡风玻璃的水并不会全部涌入行李厢内,但是依然会有至少一半的水进入到行李厢,漏雨的这个问题仍未百分百解决。
5、充电口样式




虽然与美规版一样是采用左后侧的充电口位置,但是充电口样式全部换成了国标交流与国标直流口。
Model 3 Performance 中规版体验起来怎么样?
原厂卡片式钥匙需要时间适应且容易遗忘

原厂没有配备实体钥匙,仅配备了一张卡片式钥匙。进入车内之前往 B 柱靠近即可解锁,上车之后需要把钥匙卡片放在中央杯架后方区域完成激活车辆。



整个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适应,而且据车主反馈,卡片经常会出现找不到的尴尬情况。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将车辆绑定手机 APP 之后,可以实现手机取代钥匙作用。其次在特斯拉北美官网上购买实体钥匙匹配车辆,目前中规官网暂无这个可选。
高集成信息的 15 英寸显示屏体验感受挺不错
特斯拉 Model 3 的视野更接近于跑车的低坐姿、高视角,取消了仪表盘之后的信息全部集成到中央 15 英寸屏幕。来自 LG 生产的这款显示屏显示比例为 8:5,分辨率为 1920*1200 像素,如果减去固定在屏幕下方的控制台,那么它的分辨率就是完完整整的一个 15 英寸高清电视的 1920*1080 像素分辨率。

相比 2016款 Model S/X ,多媒体系统内核经过升级,采用全新的双核处理器和更大的处理内存。在操作上流畅度和响应速度可以算是目前这个级别里面比较快的,与操作一台 iPad 其实感觉是基本一样的。


















所有的信息都集成在这块屏幕中,刚开始会有一些不适应,尤其是车速和 Autopilot 固件带来的行人检测与前方障碍物检测,每一次都需要眼球往右侧倾斜去看一下。如果能提供彩色 HUD 抬头显示系统可选,我觉得就更好了。
这车的空间感受超出预期,储物空间很多








空间方面问题没有问题,满足家庭用户需求没有问题。前排座椅包裹性能相比 Model S/X 更柔软一点,座椅中央的发泡材料更丰富,前排腰部支撑可调的范围也比较大。对于身高 175cm 的男性驾驶者而言,前排是乘坐与驾驶时的感受比较不错。





第二排空间也没有问题,地台是完全平整的,而且中央位置还给第三位乘客留出足够的脚部空间。全景天窗也能带来相当不错的开阳感受。
一天体验下来,还存在一些待优化的问题




功能集成在 15 英寸屏幕当中,而且用户界面相对紧凑,所带来的就是找功能挺麻烦。而且很多时候是需要用手指左右滑动选择功能菜单,用户学习成本挺高。还有一个问题是语音交互不完善,在车内基本无法采用自然语音交互。同时这应该是首批车辆的软件问题,无法开启中文输入法。

第二排座椅体验感受比较有争议。比较敏感的就是第二排的座椅坐姿方面,从我个人的体验感受来看,“小板凳”这个感受是存在的,长时间乘坐大腿位置无法得到很好的支撑。

网络上传言的特斯拉 Model 3 后备厢漏水的现象,是的确存在的。后挡风玻璃与挡水胶条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空隙,而且有一个落差面,导致在行李厢开启时候后挡风玻璃积水就会流入行李厢里面。但是相比美规版,中规版的挡雨胶条已经加厚处理,雨水不会完全滴落在行李厢内。

而且在一天的体验当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左后方的充电口的按压式感应过分灵敏,手指不小心放在上面就能触发自动开启充电口。同时这也会影响在洗车时候,水压冲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充电口也会自动打开。
特斯拉 Model 3 购买分析
相比之前只有顶配的双电机性能版可选,这个春节假期前后,特斯拉也是“出了许多戏”,目前 Model 3 的三款车型都能通过官方进行下订,并且官方给出的预计提车时间都是 3 月份。先来看看三款车型的价格和参数:

这半个月特斯拉 Model 3 发生了什么?
在 2 月 8 号大年初五那一天,特斯拉突然宣布 Auto Pilot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全系“限时免费”,相当于是全系标配,而在此之前选装这一项配置的售价高达 4.63 万元,非常的划算。目前还不知道“限时免费”的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

特斯拉的这一举我个人认为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 Model 3 在国内的竞争力,此前国内的售价明显是超过了许多人包括预订车主的预期。之前也已经经历过了一次“降价”,这一次的“限时免费”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次降价。另一方面也许是为了达到“促销”的目的。

虽然说 2 年半前 Model 3 发布的时候国内有非常多准车主交了 8000 元的意向金,不过在国内的售价真正发布的时候,继续交 5 万元定金的准车主明显低于特斯拉的预期。而彼时特斯拉 Model 3 的产能已经逐渐跟上,满载 Model 3 发往国内的船只也已经起航。尽管国内特斯拉的“拥趸者”非常多,但是以之前将近 65 万元的售价、同时还有国产版本的“诱惑”在后,最终为进口版买单远远低于特斯拉的预期,这也迫使特斯拉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降价。

在春节前特斯拉还“闹出了”一出“耍猴式”政策,即之前预订车主只能选择后驱版或是性能版,而新下订的用户三款车型都可以选,同时还能享受 12 个月免息政策,并且提车时间与之前预订的车主一样,这可一下子让已预订车主炸开了锅。好在后来经过调整,已预订车主终于还是能享受到和新下订车主一样的购车政策了。
要购买哪一款?
关于特斯拉 Model 3 这半个月以来发生的所有事情我们都已经了解清楚了,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要购买哪一款车型划算。熟悉特斯拉的童鞋都已经很清楚了,特斯拉 Model 3 全系车型的配置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性能和续航方面。对于后驱版,官网并没有给出详细的续航数据,只给出一个超过 600km 的数据,而另外两款四驱车型分别为 590km 和 595km,在续航方面三款车型的差别其实并不大。

所以如果说是为了续航而选择后驱版我觉得没太大必要,除非是预算不足。如果预算充足我会更倾向于购买四驱版,能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同时售价相比性能版也更加划算。至于性能更加强悍的性能版我个人倒不太觉得必要花多将近 13 万元去买单。
国产是否值得等?
在之前上海工厂奠基典礼上,马斯克给出的时间大约是在 2019 年底实现国产,按照目前后驱版本 43.3 万元的起售价,扣除关税、运费等一系列费用,国产版本的长续航版本还真的有可能下降到 35 万元起。如果标准续航版售价进一步还有可能进一步下跌到 30 万元以内。而且之前还传出仅国产标准续航版本,长续航和高性能版不会国产,相当于未来国产 Model 3 的起售价有可能会低至 30 万元以内。

所以从售价上来看国产版本还是挺有盼头的,毕竟价格方面有可能相差了 13.3 万元。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进口版本 43.3 万元的起售价还不包括购置税。

但另一方面从续航上来看,国产标准版本的续航会在 500km 以内,相比长续航版本有 100km 的差距。对于家里有充电桩或者有固定充电位的童鞋来说可能影响不会很大,不过对于没有固定充电位的人来说可能还需要多考虑一下。

除了续航的差别之外,之前还传出国产版本可能会使用力神的电池,尽管后来特斯拉辟谣了仅仅是拿到力神的电池报价,没有签订合作协议,但依然难免让人联想菲菲。按照目前收到的信息来看,Model 3 中规版本电芯依然会是采用与松下合作的 2170 电芯(特斯拉叫 2170,型号为 21700),如果采用这样的电芯是无法获得国家补贴。